很多人说中医治疗咳嗽和感冒诸症疗效明显不如西医,而且感冒也不需要治疗,身体可以自愈。我不赞同前面一种说法,从我对中医治疗感冒的心得来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医对感冒、发烧、咳嗽的治疗是立竿见影的,西医用一周完成的疗效,中医也可以,甚至要快很多,一些顽固的咳嗽,西医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只能用中医来解决问题。我也不赞成后一种说法,认为感冒是由周期的,7天是一个周期,在没有药物干涉的情况下,总会在某一个周期结束。我举双手同意说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无论是外邪还是内病都可以自愈,但是,人体的强大功能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影响,甚至会跑偏,小小的感冒不治疗,有时候会酿成大病,到时候就难以有回天之力了。所以我的观点是感冒虽小还是要重视,中医在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不仅仅在治愈方面,而且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以及防止复发上有特别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建立在对患者体质的了解之上的,我不是医生,接触的病患也不是很多,单就我自己的家里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典型的南方人,体质偏湿热,阳气旺盛,虽然每个人也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差不多,所以我们再用药上大多是用温病学派的诸如桑菊饮、银翘散、香薷饮之类的辛凉平剂就可以对付,随症加减,疗效很好。我也用过葱豉汤、苏杏散之类的偏温一点的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还是桑叶、连翘、黄芩比较对我们的体质。所以我的方法应该只能做为参考。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小孩感冒无论如何开始,都会引发咳嗽,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症状: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我的方法很简单,没发烧就是桑菊饮,加荆芥、防风,舌苔黄或者湿加黄芩,喉咙痛加板蓝根。发烧了,就是银翘散,喉咙痛加板蓝根、黄芩。一开始就咳嗽的加浙贝母,干咳并咯痰不爽再加瓜蒌;咳得厉害的加款冬花。我觉得温病派和经方派区别挺大的,经方一定要辨证论治,运用起来比较考验大夫的水平,但如果是南方的风温初起,简单的小感冒,经方的治疗就好像用大炮打蚊子,用的不好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用温病的方子。
这么多年用这两个方子,觉得很好啊,以前是先生用,有时候还不能药到病除,现在自己用,对孩子的病因病机非常了解,时时看着,反而能够收到更好的疗效,每次开方都不敢多开,就是两剂,两剂未愈就要改方子,因为病症一定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方向再立新方。
然后我就想讲一味药:杏仁。杏仁一般入药的是苦杏仁,其性味是苦,微温,有小毒;在桑菊饮中是一味很重要的药,它宣开肺气的作用对其他药物的归经是有积极的影响的。在季节变换时候的感冒多是因为风邪入里,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喘,在一开始就用杏仁,能够打开风邪外出的通道。我过去很不理解,为什么每次我儿子感冒咳嗽一定要用桑菊饮打头,因为他每次吃了就会咳的厉害,有一次我偷偷把杏仁捡了出来,结果是效果差强人意。更有一次,我刻意避开了杏仁,直接用了二陈汤,结果是不仅没有治好病,还被先生狠狠骂了一通。渐渐的在实践中我意识到杏仁对风邪犯肺的感冒的重要性。如果非常明显的风寒感冒咳嗽,可以用苏杏散,这个时候连翘、黄芩就是反佐的药物了。但是杏仁有小毒,会表现在加重了咳嗽的症状上,所以,桑菊饮只是一个机关,不宜久服,一般用一两剂就可以了,如果服用以后咳嗽加重,也不用慌,是正常的,继续吃,如果没有好转就换药,多数症状比较轻的感冒一两剂也就好了。
连翘也是个很神奇的东东。它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舌尖红,两边红都要用到连翘,我个人觉得,小孩感冒用连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病毒性的,它可以跟大多数的感冒药配伍。如果你买到的连翘刚好是没有破壳的,略带青色的就更加好了。
还有一个黄芩。黄芩以前是小孩的专用药,清上焦热,燥湿,也能够解毒,所以碰到流感的时候,啥也不用想就用上黄芩都不会错。黄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清舌苔。这个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吃的东西太多,加上生病,舌苔就会特别厚腻,这样吃的药常常发挥的作用只有原来药效的50%左右,如果想提高药物的作用,就非要用黄芩不可。即使舌苔不是那么厚腻,也可以用黄芩。好的黄芩味苦,但是细细品尝有回甘。
另外还有一个CP组合是很好用的,就是荆芥和防风,两味药都是偏温的,对辛凉的方子起到反佐的作用,如果觉得太凉,加上这两个好伙伴就大大改善了。这对好基友也是哪哪都可以用的,流清鼻涕、打喷嚏等等风寒表证也可以用桑菊饮,就全靠他们了,你把剂量调一调,妥妥的用上都没事。
世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也没有一件东西是只坏不好的,一切的中药,中病即止,都不可久服,桑菊饮、银翘散久服破肺气,养大患,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