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碎片化学习好,能抓紧时间把握住知识;但也有人认为碎片化学习不好,时间分散,不能集中注意力……究竟好还是不好?主要看具体生活。
怎么走跟生活挂钩了?不同的场景决定着你要不要使用碎片化学习。那么,哪些事情可以碎片化学习?答案:当你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尤其是进入新领域)。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你首先要问自己,你要通过这个技能解决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你学习市场营销,除去集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外,你还需要碎片化学习。看到张三家的网店开得好,学一招;看到李四家的网店开得好,再学一招。
从包装、宣传、推广、渠道,再到供应链、物流、售后,哪一个不是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摸索出来的?几年的东拼西凑下来,整个行业的体系版图也形成了。
那么,哪些时候不能碎片化学习
答案:当你要增长知识,研究学问的时候。
碎片化的东西,只是信息;结构化的信息,才是知识。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某个领域的知识,不应考他信息,而应看他能不能在信息之间构建关联。而这些知识是你看知乎、头条所学不到的。
在这样的学科领域里,碎片化学习不仅无用,反而有害,碎片化的东西读的多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点,实际上却离真正的学懂越来越远。
如何利用好碎片化学习?
很多人觉得,在随意的时间学点随意的内容,称作“碎片化学习”;用大把的时间学习大卷的书,称作“体系化学习”。事实上,碎片化学习与体系化学习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学习时间长短,也不在于学习内容怎样,而是,前者没有体系性。作者介绍了4种方法:
第一步:看。看当时的记录,搜索查询所涉及的书目、内容是否真的有用,如果只是一时兴起的记录,就把它删了。这一步很重要,大部分当时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再看往往觉得没什么用了。
第二步:存。不管是通过浏览器的收藏夹,还是通过Word文档,甚至只是用个Txt记录下要看的几本书,都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化地整理记录下来,而且只捡最精华的。
第三步:输出(最重要的一步)。当你整理完了,看了存了,就要把这些东西用作自己的输出。你可以把它们作为答题的素材、写作的源头甚至演讲的小故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整理的这些东西发挥作用。
第四步:再整理。对一些长期用不到却又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的东西,将它们单独存到一个地方,偶尔看看,把位置留给那些更常用的内容。
核心方法就是一句话:碎片化学习+体系化整理。
在这个世界上,既不是智者生存,也不是强者生存,永远都是适者生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迈出你适应这个碎片化时代学习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