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物质的富足,不但淡薄了亲情,凉薄了人情,更刻薄了教育。
1
元旦那天,全家人在一起聚餐。开席前我总是觉得怪怪的,明明是中餐怎么氛围却像西餐厅一样儒雅,让我觉得女儿的咿咿呀呀倒和安静的气氛有点不合,不好意思地示意她小点声。原来大家都忙着看手机呢,舅舅忙着给小树浇水;表弟忙着看小说;弟媳妇忙着自拍;老爸忙着刷微信;就连5岁的外甥女都拿着Ipad忙着打游戏,干什么的都有唯独少了点儿中国式饭桌上的寒暄。
这时刚刚会说话的小侄子不干了,拉着他妈妈衣服,要抢手机,结果他妈妈一只手刷着朋友圈,另一只手伸进包里掏出了一个小手机,丢给他,眼睛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自己的手机。你还别说真管用,小侄子立马不闹了,自己摆弄去了。
“亮亮好厉害,你这么小就有手机了?”我探过头去想看清楚这个孩子的模拟机都有些什么功能?
他却好像怕我抢走他的宝贝,于是抱紧了手机把身体转到另一边,还警惕的不时扭过脸来瞥我一眼。
我们小的时候,哪有什么电子产品,一个脏兮兮的沙包就能和几个小伙伴玩儿一下午。
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功能齐全。电视上、电脑上、手机上诗词、儿歌、动画片一搜一行行。都说阅读是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家长没时间,有某叔,他肚子有很多故事等着你。
电子产品的普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与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诸多便利。就拿孩子的阅读来说,网络上的信息量是我们家中无法容纳的,但是我却发现孩子看书是从撕书开始的。这是他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部分,当他连撕带咬时他会知道书的质地,听到翻书的声音,以及撕书时力量的释放,并锻炼了小手的协调能力。而机器放出来的音频,只能触碰孩子的听觉感知。
2
前两天,我在电脑前写作,一岁多的女儿走过来,伸手要抱,于是我放下正构思了一半的文章抱起她在屋里转了一圈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把她放下,并貌似很耐心的告诉她:“你自己玩儿,妈妈还有事情要做。”女儿明显有些不愿意,但是还是懂事地勉强点点头,然后抱自己的小熊去了。
可没过两分钟,女儿又扎着两只手站在我身边示意要抱。于是我递过一个玩具小狗,女儿伸手接过,正准备去玩,看我又趴在了键盘上,于是又开始哼哼唧唧吵着要抱了。
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打断了,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不是有那么多玩具吗?自己去玩呀,妈妈在写东西。”说完我就有些后悔了,看着女儿眨巴着两只无辜的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我,眼帘呼扇呼扇。看我没有要抱她的意思,收回了两只小手,放于胸前作揖状,两汪清水似的眸子里泛起了泪光。还不会说话的她一个眼神就触碰到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孩子是天生的演技派,刚被我抱起,她立马就破涕为笑。
无意间瞥到桌上放着的《童年的秘密》顿觉有点自愧不如。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应该对孩子保有一颗敬畏之心。在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宽容,在她稚嫩的意识里还没有时间的概念,她虽然不愿意,可还是接受了我的敷衍行为。我们总是不耐烦地对待粘着我们的孩子。
大人们也总是嫌孩子怎么又来烦我了,我已经警告你两次了,我已经原谅你三次了……可是孩子对我们粗暴行为总是温柔以待,他们对成人行为的原谅与包容远远不止三次,五次,或是三十次。
我一边抱着她在屋里转悠,一边在脑子里反思。走到房门前,门上挂着的水果图片,吸引了女儿,她兴奋的用手指指点点的。于是她指一个,我就念一个。突然觉得广告中点读机是个好东西,原来它的设计原理就是根据孩子的这些行为来的。
我发现女儿对平时自己经常吃的东西点击的频率就高,而且每当我读完她就开心地笑,仿佛在回应我什么。开始我没有在意,觉得只是巧合,后来我细心观察,有些水果也许是颜色不鲜艳,也不是外表不好看,也许是她没见过,像榴莲、甘蔗,她从来不点。可是对苹果,香蕉,橘子这种天天吃的每次点到,她就咯咯咯地笑。
我打消了给她买点读机的念头。机器的模仿发音是可以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收不到孩子发出的信号,也给不了孩子积极的回应。
3
社会的发展飞快,形形色色的亲子商品远比我们小的时候丰富得多,也确实给家长们带来了便利。从小生命一降生就有橡胶奶嘴代替了母亲的乳头,孩子的吮吸是有记忆的,有某滋、某臣奶粉公司居然联合医务人员操控了孩子第一口奶。这也正中了有些怕身材走样的爱美母亲的下怀。
纸尿裤的发明不知道是多少母亲的福音。干爽型、透气型,但是每一位女生每月那几天的感受如何呢?再零触感又如何?毕竟还是不舒服的。更何况成人是每月就那么几天,而刚出生的孩子却是24小时负重带着它。
都说母亲是辛苦的,我举双手赞成。尤其在孩子会走路之前,只要她醒着,几乎都是要手捧着的,做母亲的没有几个腰背是好的。小东西们好不容易开始学习走路了,商家们推出了学步车。既不会摔跤又省事。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了,在学步车里,孩子其实并没有好好走路,轮盘的灵活使得孩子脚尖轻触地面就可以快速漂移,走得比我都快,但几乎没有一步是整只脚着地的。其实学习走路时摔跤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摔倒了爬起来,是在培养孩子勇敢、自立、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且手拉手的学步以及亲子间肢体的亲密接触是增进孩子和父母感情最好的方式。
家长们往往痴迷于为孩子营造物质生活的富足,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匮乏、动手能力的欠缺和感情世界的贫瘠。我欣慰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满足,更希望孩子感受创新产品带给他们打开眼界的冲击。但是平日里和孩子面对面眼神的沟通,晚餐后和孩子手拉着手体温的传递,假日里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这些生活中点点滴滴心与心情感的交流也同样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