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用心追随心,以下简称“随心”
采访时间:2017年5月9日,12:40-13:40
采访工具:1部手机-微信语音采访+另配1部手机-录音+外放音箱
随心曾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一个职业,我直觉就是她的职业,因此想象她身材高瘦,戴了一副眼镜,短发,干脆利落。
拟提纲前,又翻看她的朋友圈,却找不到一丝个人信息,于是,微信问她“你愿意聊哪方面?比如育儿、工作、家庭、兴趣。”
她回道,“不太想聊工作,感觉无聊,而且没有成就感。”,和我想象中的容貌一样干脆。
是的,成就感,访谈中,她似乎一直围绕这个关键词,又似乎不是,是什么呢?
直到,她看完访谈记录后给我回复,我才找到那个词,价值,人生价值。
为什么她不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为什么她不认可自己育儿的价值?为什么她不觉得坚持十几年,周末陪伴双亲有价值?这可都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啊。
她直言“人的一辈子太短,我兴趣广泛,唱歌、舞蹈、瑜伽等各种事都想去尝试,都想要做好。”而她的同事兼好友却评价她,“太淡定,不享受生活。”
哪个才是真正的你?
在这1小时里,我逐渐走近了她的心,我能听懂一些,可能是生活琐事和文艺心的落差,也可能是价值感与责任观的冲突,我不是心理咨询师,我只是聆听者。
问题1:假如你每天有2个小时供自己支配,在广泛的兴趣中,你会拿下哪些?
随心:我只有晚上有空,只能是读书与写作。我报了两个写作班,这个月的目标就是完成作业。
自从加入了写作班,我在生活之外,有了自己的空间。让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有了放置的地方。生活多了一点新鲜的东西,不是那么一层不变。
我在失去自我的工作和生活之外,找到一些空间。
问题2:如何评价你看过的书籍或者作者?
随心:作者通过书籍展示自己,展示他的生活、经验、经历、人生观、价值观,我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代入感,产生共鸣。甚至会好几天无法从书中抽离,感觉自己又在另一个世界活了一回,逛了一圈。
而看童书,也令我有非常大的收获,书中有着深刻思想,让我从多角度、深层次观察世界、人类和自己。
比如《小王子》,我体会到的核心思想是:人是自私的,只有自己付出了的对象才会产生亲密感,就象和儿子、父母、同事的关系那样。《天蓝色的彼岸》我看了好几遍,我和儿子也讨论过,有了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来处与去处,使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接受死亡而不恐惧。
问题3:能谈谈你印象深刻、对你影响较大的书吗?
随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读过书。
《简爱》影响了我的认知,即使一个弱者、女人,也要有自尊,不能妄自菲薄。甚至影响到了我后期的一些为人处世。为什么我有时候积极配合,有时候却消极不听指挥,其实是因为我内心有一套评判标准,我愿意做真实的事,拒绝做假的、形式主义的事。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让我见识了生活中的苦难与挣扎,见证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也让我明白一定要对未来抱有美好(希望),才不会局限于当下。
还有中篇《芙蓉镇》,让我了解了一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世情百态和人性善恶。
问题4:你打算如何完成你的写作目标呢?
随心:首先是解决时间紧张的困难,我做了个计划,至少要在9点以前完成孩子的所有事宜,然后对家务进行减负,节约时间。
然后,就是效率要提高。我初步安排是“好中文”的作业优先完成,“一元”可能不会完成每次作业。我比较拖延,在简书私密里不少文章只开了个头,甚至只有标题。
最后,就是扩大阅读量,为输出而阅读。找出我感兴趣的范围,再列一个书单。
我不愿意写随笔之类的文章,我想从写短篇小说开始。大概2-3年前,我写过一篇反腐的短篇小说,也曾经起草过一中篇小说的大纲,包括人物方面,可是我还是有惰性,总是虎头蛇尾,没有什么规划,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大块的时间吧。
问题5:你在阅读和写作上虽然没有目标,毕竟不是简单的消遣,你的内心的期许和期望是什么呢?
随心:确实跟纯娱乐有所不同。我一开始是想要记录自己人生当中的一些事,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实中不愿意说给别人听,或者说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一些事。
现在呢觉得,人生苦短,无意义的事又太多,当我老去的时候,说起自己的人生如果只剩服务了一辈子的单位,岂不是太没意思了。
除了表达,还有纪念,实际也应该包涵获得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肯定吧,对自己充实的人生的一种肯定吧。
问题6:这种肯定不包括熟人吗?
为什么不包括熟人?熟人,现在肯定是不能理解我晚上熬夜写东西的。但是如果写出了一些成果,有了自己的东西,那又就不一样了。
万利:所以有三个期望:自我纪念,他人认可,丰富人生。
随心:是的,我自己都没有想过。
后记
“我自己都没有想过”,又让我疑惑:你没有想过,怎么会如此精准地表达 ;你没有想过,怎么会采取明确的行动。
我猜,你不止想过,而且无数次地想过,在你懈怠刷手机时,在你穿越小说体验人生时,在你熬夜赶制作业时,你只是没有吐露过而已。
你不放弃责任,不逃离烟火,悄悄开垦自留地,读书写作,期待收获人生的价值感。
随心,愿你的未来,喂马劈柴,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