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邦陈胜,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农二代,一个是穷二代,他们会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吗?
据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其家族被封于项国,是天下项姓的祖先。项氏以封地为姓,故姓项,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后裔。周公是谁?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伯禽又是谁?鲁国第一代国君。
项羽的祖父项燕,为楚国名将,受封楚阳侯;项燕的父亲,也即项羽的曾祖父项承,受封安平侯。项氏家族的显赫历史,虽然因为楚国的灭亡,到项羽父亲一代随之衰落,但是项羽作为官三代,还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
严格说来,项羽不仅是官三代,而是贵三代才对,而作为贵三代的项羽,估计富二代的实力还在。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钱塘江),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是泗水郡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史书记载,只说他出身农家。从项羽要烹他的老爹刘太公可以知道,他老爹居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他的祖父,就更没有人提到了。
其实刘邦也没有名字。他当亭长时,人称刘季,就是刘老三的意思。说明他至少兄弟三个。刘邦这个名字,是后来取的。
不过刘氏家族似乎多少还有些财产,否则刘邦也做不上泗水亭长。刘邦的岳父吕公,主动把女儿嫁给他,也可以作为旁证。
作为底层小吏,刘邦必须给朝廷当差。有一次,刘邦押送民夫至咸阳,刚好碰到秦始皇经过,十分威风,于是暗自赞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件事情,还让我们知道,伟大如秦始皇,出门也是不封路的。
陈胜是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他虽然也是农民出身,却是地地道道的穷二代,史书连他的父亲也从未提到。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同伴笑他痴心妄想,他长叹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壮丁九百人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按照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谋划:“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等死,不是坐等死亡,而是都是死。逃跑是死,造反也是死。都是死,那就造反吧!万一成了王侯将相呢?
彼可取而代也!这样的豪情壮志,只可能出自项羽这样的贵二代贵三代之口。春秋战国时代,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而秦始皇,也是以诸侯代天子。在项羽看来,嬴政可以代天子,他又何尝不能代嬴政。
大丈夫当如是也!则是羡慕之情多于取代之诱惑。大丈夫就该这样,自己也想做大丈夫,但是能否做大丈夫,却是未知数。比之“彼可取而代也”,显然低了一个层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走投无路之下的呐喊。说明在大多数时候,王侯将相正是有种的,而没有种,反而是意外。和“大丈夫当如是也”相比,又低了一个层次。
三人当中,项羽的动力完全是来自自己的内心;而刘邦和陈胜,则是在外力作用下的选择。
刘邦以亭长身份奉命押解犯人到骊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跑,而当时让犯人逃脱是死罪。走到芒砀山时,刘邦索性放走所有想逃跑的人,自己和不愿意逃走的十余人一起逃亡。不久陈胜吴广举事,刘邦响应。
如果不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估计刘邦只有做一辈子逃犯。项羽和刘邦或许都在等待时机,但是项羽是主动的,还有可能创造机会,而刘邦是被动的。
三个不同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起点和气魄虽然相去甚远,目标却是一致的。遗憾的是,这个目标,与什么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毫无关系!
纵观历史,农民起义的所谓伟大意义,并不是因为成功之后而变了质,而是从一开始,目标就是取而代之。从陈胜吴广,到朱元璋,再到李自成,概莫能外。
而陈胜吴广举事前的密谋,正是冒充项羽的祖父项燕,算是把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扯掉了。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