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子曰:“枨也欲, 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 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
朱熹注解说,“刚”,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最是人所难得。所以孔子说“吾未见刚者”,我没见过真正刚强不屈的人。
申枨,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大家认为他应该算是刚强的人,因为他非常好学,每次和人辩论,从不让步,态度十分强硬。
孔子说:“枨也欲,焉得刚?”申枨啊,他也是个有欲望的俗人,他怎么能刚呢?
程颐注解说,人有欲则不能刚,刚则不屈于欲。
谢氏注解说,刚与欲正相反。能胜物叫刚,所以能伸展于万物之上。为物所掩叫欲,所以常屈于万物之下。自古有志者少,无志者多,所以孔子感叹说他没见过。
儒家讲的无欲,不是佛家、道家讲的无欲,四大皆空,啥都不要,而是两层意思:一是坚持原则,二是志向远大。
坚持原则,是认理不认利,以义理为主,合乎义理的就做,不合乎义理的就不做,不为利益变通。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全部利益。但人们通常认识不到这么深,或为物欲所诱,就放弃了原则。
志向远大,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志有定向,一切自足,不为外物所屈,就能拒绝诱惑,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目标,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积极、一种主动、一种自由,也是一种进步的效率。
有贪欲就不可能刚毅,所以,成语说——无欲则刚。这有点像另一种说法: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要是不彻底呢?那就有所畏惧了。欲与刚的关系也是这样。
无欲则刚。无欲不是指一点欲望没有,像个木头人或非出家不可,而是说没有过分的欲望——贪欲。没有贪欲,就可以做到“软硬不吃”,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至大至刚 。
而一旦有了贪欲,不是“吃人家的口软,拿人家的手短”,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里还有什么刚毅的男子汉呢?
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历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声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倡廉就是节制贪欲。当然也不是禁欲主义,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今天学习了无欲则刚。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