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问一句:你家晨间时光美好吗?
你家孩子有起床气吗? 大哭小叫一地鸡毛,打破每日美好~~你的叫早创意灵光吗?
01
“起床!快起床!八点多了!这我最后一次喊你哦!”
“你要是再磨蹭,我就要开始工作!不管你了!你爱怎样就怎样”
“我再给你最后十分钟!
“快去刷牙!”“快去穿袜子!”“快点吃饭!”
“快点!坐好了,老师已经开始直播了!”
这是这个疫情下我家的早晨,兼任”班主任“的我每天早上平均得花30分钟时间叫他起来上课,内心不知有多崩溃和焦虑:一声高一声的提醒,爸爸有时也会各种游戏创意,可孩子就是不紧不慢,无动于衷。在装睡九宫格里呈现”沉睡~苏醒~装睡~假寐~下床慢镜头~〞
话说在家上学快1个月了,节省了路上到校的时间,可还是起床困难。这晨间争斗何时休呢?
惊蛰过后,唤醒了淘气鬼的捕鸟梦,连续几点让梦想叫醒起床还比较灵光,可不能天天去捕鸟啊,一连几天,鸟没捉到,倒惊扰了一批小虫子。疫情拐点,也许很快步入学校生活,我深刻反思一定得找一套好办法来。
没想到,做对两个字,扭转”天下第一睡神“,哈哈,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一起看下去......
02
1.先问个问题:大人也有起床气对不对?想过为什么吗?
”没睡饱,没睡好!“小孩也是一样,没睡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观察分析小果每天至少需要睡9个半个小时,那么每天7点起床,他每天晚上9点半就得洗洗睡了,可现在呢,每天11点他还精神着呢!得从源头解决问题,发动全家人早起早睡。
2.邀请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制作日常惯例,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晚餐时光就已开始商量制作了。
早起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想看书看书,想晨跑晨跑,想捕鸟捕鸟......起的越早,自由活动时间越长~趁着大好春光养成好习惯~
日常惯例的制作可参考我之前整理的《正面管教工具卡-日常惯例》。
3.有趣的起床仪式。
理智上,相信孩子也知道,每天要早起,然后要洗漱、早餐,上学。可是情绪上,睡得正香被闹钟叫醒,要离开温暖的被窝,仍然是很不情愿的。这种感受,相信我们大人也不陌生吧。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感受,平衡“起床气”带来的坏情绪,当然有些家长很不愿意用“哄”这一招,看到懒散不能按时起床的孩子,耽误上课真的很恼火,必须用“道理”和“规范”来火上浇油。有用吗?耗时耗力,两败俱伤,不如花些小心思。这些游戏的终极目的,除了让孩子快点起床,还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创造并享受一段愉快亲密的早晨时光,然后共同开启各自崭新的一天。
当然,我们在第2点制定规则环节,妈妈有节制地宣战,和孩子博弈,是帮助孩子们建设界限的一个办法,如果孩子没有做到,按照约定承担责任。
早晨的亲亲抱抱,好玩的“抓瞌睡虫”和“叫醒身体”、”煎鱼"……详情可参考游戏力的这篇文章:孩子早上不肯起床怎么办?
还有咱们渡渡妈妈们集思广议的好多好玩的叫早游戏,总有一款适合你家孩子的。
这一周我们除了用“煎鱼”,还有各种用味道叫醒起床,疫情期间,早餐很丰盛。当然我的南瓜小饼干,香蕉烧饼和绝活鸡蛋煎饼,“红薯冰淇凌”~烤红薯都纷纷登场。哈哈。
4.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前三步是铺垫,最后一步是心法。“放手”是重点中的重点。
放手让孩子试错。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放手让孩子试错,让他们去体验自然结果和逻辑后果,自己去体验后果,正是学会承担责任,萌生独立意识的好时机。
在早起争端里的自然结果就可能是:错过上课时间,会来不及吃早饭,会很匆忙需要奔跑等。虽然疫情宅家课堂时间比较弹性,家长依然可以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温和与坚定,而不是用语言:“我早告诉过你“”我已经说了***我是不会***“,来羞辱指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并重复约定。
在这里,我还给大家一个小妙招:正面管教的一个工具“我句式“。这个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把关注点落回到自己身上。
“我句式”的套路是这样的:“我觉得……是因为……我希望……我可以(想到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之前分享的正面管教工具卡之十九:我注意到
这次与孩子共议叫早一事,我的“我句式”是这么写的:我感觉很苦恼,很生气,是因为我想让你一天的开端是愉悦的。我希望早上能不再花这么长时间起床。我们可以今晚和你一起重新做个早上的日常惯例表,重新规划睡前时光,再和你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既能早点起床,安排你的自由时光。
03
这个假期里有时候我也没注意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娃学习状态不好时,我自己也是有情绪的,经过反思和调整,这一段心法回归,我们又慢慢开启了美妙的亲子时光,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快来试试哟~
特别提醒:放手的心法是信任,信任是“不带有期待”。是全然的信任,像大地妈妈一样,是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甚至在事情变得更好之前,要做好倒退的准备,做好拥抱错误的准备。
“在遇到孩子的、家庭的问题时,我们很多时候内心默默预设了一个“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完全纠正掉孩子的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毛病。这是一种很好的希望,但最真实的情况是,即便父母做“对”了所有的事,孩子也不可能是不带来任何挑战的,更何况我们没有人能做、也没有人需要做那个完美的父母。
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适当的鼓励孩子的进步,鼓励的时候只说孩子已经做到了的事情,而不是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回头再看开头的那些唠叨、催促、恐吓、威胁,其实只是逞了一时口舌之快。也有用,就是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耗费了更多精力、浪费了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