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你过得不够好,是因为你不仅先天不够聪明,而且后天还不够积极努力?
其实,这是”成功人士”和“幸福产业”一起,给你制造了错觉。
在这个实用主义的年代,人们追求工具化、目的化、即时化,试图以此获得某种确定感。
然而,恰恰因为“只计利害,不问是非”,导致碎片化、即时满足和只顾表象。
如果我们要保持“坚定”,不随波逐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立场”是值得我们坚守的?
如果履行义务(而非总是做有利于我们自身和自我发展的事)存在某种内在的价值,那么这样的义务究竟包含什么内容?
布林克曼继《清醒》之后,出版了这本《生命的立场--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
书名:《生命的立场》
作者:(丹麦) 斯文.布林克曼
翻译:么文浩
作序推荐:喻颖正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什么是生命?
地球生命的定义是具有能量代谢功能,能回应刺激及进行繁殖的开放性系统,泛指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
生命来自于能量(能量→植物、微生物、动物等),是以繁殖为目的,以自发熵变为具体方式的进化和适应过程。
宇宙哲学认为生命是自发重演于合律宇宙精神。
生命个体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
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依靠基因的随机变异不断地向现实作趋同演化。
什么是立场?
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处在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即对于别人是处在一定的位置看一个事物和问题等时,被你构思人群的利害关系。
在这个工具化的时代,每当我们被要求做一件事,第一反应总是:“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而不是想这件事是不是真正值得去做。
每当正常的生活轨迹遭到破坏 (比如我们所爱之人病倒或离世,或者我们因企业重组和裁员而工作不顺),我们就不由得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
我们为什么做那些事?
我们所做的事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具有独特的政治性和理性的动物,人可以通过判断,决定在一个特定情境下做什么才是对的。
要想活出人生的意义,必须摈弃工具化的思维,去做有内在价值的事情。
布林克曼在《生命的立场》里提到值得坚守的 10 个生命底层逻辑:
一、善:如果我们做某事的目的是这件事本身,那么它一定是至善的。——亚里士多德
二、尊严:凡事成有价格,成有尊严。——康德
三、承诺:人是有权利做出承诺的动物。——尼采
四、自我:自我是一种与其本身相联系的关系。——索伦·克尔恺郭尔
五、真:尽管没有真理,但可以做个真诚的人。——汉娜·阿伦特
六、责任:个人与他人存在关联,必然会将他人生命的一部分握在手中。一 K.E.勒斯楚普
七、爱:爱是一种极其不易的认识,认识到自我之外的他者是真实的。——艾丽丝·默多克
八、宽恕:宽恕不可宽恕的,才是宽恕。——雅克·德里达
九、自由:构成自由的,主要是责任,而不是特权。——阿尔贝.加缪
十、死亡:谁学会了死亡,谁就学会了不做奴隶。——蒙田
作者将这些思想汇成一套生活哲学,指导我们抵抗日益严重的工具化和功利性思维,战胜经济发展导致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扭曲,帮助我们站稳生命的立场,活出人生的意义。
“尽管没有真理,但可以做个真诚的人;尽管没有可靠的确定性,但可以做个可靠的人。”
阿伦特认为,真理和可靠本身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而是由人通过人自身的真诚和可靠将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求善的理由共有 5 个:
1.给予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快乐
2.当我们给予时,我们自己也有了收获
3.给予会唤起感恩之心
4.给予对自身健康有益
5.给予有“传染性”,即他人也会将这一举动传递下去
“自由”
自由的内涵包括了自己的欲望和全部的潜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
“死亡”
在生命中的一切并非都可以实现的前提下,思考什么事值得花时间做,就更为重要。
没有死亡,也就没有了意义的存在。
这本《生命的立场》,其实是一本反励志的励志书,你的“生命的立场”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