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微博时看到一则消息,在轰轰烈烈的高考新闻和一地鸡毛的明星偷漏税新闻的对比下,显得冷冷清清,只有二百多人评论,一千多人点赞。
新闻的内容寥寥数语:3日,著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我坐在车上,看着这条算不上“新闻”的新闻,望着车窗外的绵绵雨幕,瞬间有泪盈眶。我转发了这条微博,但不知该说些什么?搜索枯肠只能想起这几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说来惭愧,我是近两年才知道叶嘉莹先生的。恕我孤陋寡闻。不过,真正的大家也都是“大隐隐于市”的,名利于他们, 不过是纷扰罢了。
叶嘉莹先生的号为“迦陵”。“迦陵”是佛经中的一种神鸟。《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所及音,唯除如来言声。”
迦陵这种妙音鸟宣流法音,其声和雅,能使听者无厌。除了如来的声音之外,无人能及。
所以,“迦陵”这个号跟叶先生一生所沉浸的事业真的是再契合不过了。这位将近百岁的老人一生都在宣流中国古典诗词的妙音。
2016年,九十二岁的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讲座,冒雨而至,白发苍苍,无比的风华。她拒绝了学生递给她的椅子,全程没有任何停顿,完成了长达一百三十分钟的讲座。后来她接连举办三场讲座,场场座无虚席。
2017年,九十三岁的叶嘉莹先生又来到了《朗读者》的舞台上。她坐在那里,如高山流水、风光霁月,太多溢美之词显得多余,她就是优雅本身!
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里的一段话深深触动我心: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做有生的事业。你才不被这些利害、物质的欲望所迷乱。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
这似乎也成了先生一生的写照!
叶嘉莹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本来家境殷实。可是父亲因政治和工作原因离家,渐渐失去音讯。母亲又在她十七岁那年患病去世,一个家庭骤然破碎!她写下了悲痛欲绝的《哭母诗》,字字泣血,声声悲凉!
24岁时,家国离乱,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台湾,漂泊异乡,生活并不安稳。女儿出生后不久,丈夫被捕入狱,留下她们母女无依无靠,只能去投奔亲戚,睡在亲戚家的长廊里。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叶嘉莹先生将这段经历写成了这首《转蓬》,将世事苍凉、命运无常描写得淋漓尽致。
此后叶嘉莹自己一边带着女儿一边教书谋生,直到三年后才等到丈夫平安归来!然而命运再一次戏弄了她,原来温文尔雅的丈夫性情大变,时常拳脚相加。她生下小女儿后,丈夫竟然离家出走,绝望的她几次想结束这人间种种的不幸,一了百了。
又是诗歌给了她慰藉,人生中的每一次苦难,她都能在那些古老而神奇的诗句里找到力量!
终于,42岁那年,她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获得了去国外教书的机会,全家迁往加拿大。命运总算是向她展露了微笑,在异国他乡,她度过了一段宁静和美的时光。
可是命运还是不愿放过她!她的大女儿和女婿不幸遭遇车祸,双双离世。52岁的她又写下了凄绝哀痛的《哭女诗》。
平生遭际实堪伤,命运从未善待她!人间之至悲至痛,她都一一尝遍。
诗歌,一直都是诗歌在加持她给她勇气,诗歌能让人生的荒漠开满繁花。她要把诗歌文化传承下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叶嘉莹先生毅然放弃了国外大学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南开大学教授古典诗词,还同时担任多个大学的教学工作。她很忙,做着在别人看来毫无利益的工作。
有人问她诗歌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用?她坚定地说:诗歌,可以让人心不死。
生在一个有着悠久诗歌历史的国度,却恰逢诗歌没落的时代,在稀缺诗意的时代孤独地坚守诗意,叶嘉莹先生一直在用柔弱的肩膀做着执着的守护和抵抗。
在别人活得若无其事的地方,她活得惊心动魄。
诗歌,能让人心不死!诗歌,能让我们心生欢喜!
正如冰心先生所说,“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因为,我们拥有诗意的世界!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叶嘉莹先生,一生向美,向着中国古典诗词之美而生。没有人能像她这样,把一生的爱与信仰都奉献给了传承古典诗词的事业。
她说,“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我觉得是上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学者。”
如今,已经九十四岁高龄的她又把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给南开大学,用以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精神造就者,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做着卓越贡献,不需要别人的喝彩!
————————————————————
说实话,我特别期待亲爱的朋友们点个赞给我,如果你们觉得我写得还行,就点亮红心️️吧!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