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孩子出生之后物质条件无比丰富,家长养孩子往往不用发愁。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语言发育上出现迟缓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会发现:越是被照顾得好、妈妈说话越少、语言交流越少,孩子的语言发育能力就会越差。
比如,孩子被保姆细致地照顾,但是保姆从来不和孩子说话,那么孩子的语言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又比如说,老人带孩子,老人哪怕是说话可能使用方言,表达逻辑和声音都不标准,那么孩子语言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从我最近学习到的第二生命形态学理论角度出发,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采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类信息。
而听觉类信息的采集和吸收,决定了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育。如果孩子在成长之初采集到的听觉类信息不秩序、不完整的话,那么孩子语言发育就会受到阻碍。比如,孩子的听觉本来是非常敏锐的,但是,因为孩子环境中的声音元素过于单调、欠缺或者不秩序,那么孩子吸收的声音元素无法构成孩子大脑发育的养料。也就没有办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按时形成语言表现。
事实上,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后,随着他的成长吸收足够丰富、比例合理的声音信息和语言信息,一个生理健康的孩子他的语言发育是不会差的。
可是因为父母工作没时间,或者培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有抑郁情绪、压力大,不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那么孩子的语言发育就会受到阻碍。这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语言发育出现迟缓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些父母工作非常忙、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教给老人或者保姆来照顾的家庭,出现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概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