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老师教文言文时,往往从语言上进行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对于字词,要求明确说出其“意义”和“用法”(语法词性)为目标,不仅要理解字词在当下文本中的意义,而且要求从词汇的意义上对多意义、多用法的字词做全面的梳理、掌握。对于句子,则以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为目标,要求“直译”“字字落实”。“文”的教学往往脱离具体的语言表达、篇章结构,架空地分析、谈论作者思想感情、作品艺术特色。这样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学生的收获往往很有限,更难以获得在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
文言文教学的“一体四面”一一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在阅读教学当中如何落到实处?如何从文本的“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入手,获得文学美的感受,并在此过程中把握“所言志”、“所载道”?读完童志斌老师《<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教学研讨》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
在直接导入课文之后,童老师先组织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强调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接着组织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全文的语言文字作一疏通,若有疑问,要求首先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全班一起来解决。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字义时,童老师始终强调:“理解一句话,不要只盯着这句话,还应该把上下文贯通起来。”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这是学文言最好的方法。
在整个理解文意的过程中,童老师始终提倡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自主解决疑难,然后针对学生确有疑难的地方,再集中展开探讨,避免了逐句解释、翻译的繁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学习习惯。
在疏通完文意,解决了“言”的问题之后,开始解决“文”的问题一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童老师抓住“恒惴栗”这三个字,引入了背景材料,理解作者“恒惴栗”的原因,从而体会柳宗元真实的内心。接着,作者又抓住文本中一个反常之处,就是作者“始得”西山之前喝酒的方法一一“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与到了西山之后喝酒的方式一一“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让学生体会两者的差别。同时,童老师还紧紧抓住“倾壶而醉”的“倾”与“引觞满酌”的“引”两个字,让学生体会两个字意思的不同。“倾”是完全没有保留,一点不剩就是满壶的灌;而“引”呢,就是把壶里的酒一点一点斟在酒杯里面,然后把酒杯拿过来喝下去,可以看出前者是在借酒浇愁,后者则是饮酒助兴。这个过程中,作者始终着眼于文本内部,紧抓文本语言进行文学欣赏。
学习文言文,如果将学习目标仅仅定位于“理解词句含义”,或者定位于“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那么我们就会满足于将“倾壶而醉”、“饮觞满酌,颓然就醉”理解为“倒出壶里的酒喝醉”、端起酒杯来喝得大醉”。而童老师却立足于对文本“炼字炼句处”等文言语句的细致品味,从而保证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四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