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小小的感慨,关于物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对钱没那么抵触,不再联想到铜臭和虚荣等。(那些不过是自己如何用钱的问题,钱本身是无辜的)
事件一,我有个十几平的书房。如果我没有,我就不会见到好书就买回来。哪怕暂时不看,等我需要的时候再看,也没人能说什么的。当我有段时间不能来书房的时候,我会去衡量这间房子租出去的话怎么说也有千百块的收入,我把它闲置着,去忙其它的。其收益,是否对得起书房的价值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所产生的常规收益?
事件二,这几天我离职了。离职原因很狗血,因为我被迫放弃就餐身体不适夜里又被安排很多救火工作。如果没有物质,我只会怀疑这样的工作自己委屈是不是自己太任性了,工作要敬业一些工作难免顺遂人意。 但是当你有一定物质的时候考虑问题就多了个衡量标准。那晚上我的包包是奢侈品牌(我不是奢侈的人,只是喜欢少而精的极简生活)那晚的身体不适以及精力用于紧急救火,导致它被遗忘在布展会的现场。那晚胃痛找包让我感觉很不好,二半夜的返程找包叫天天不应,我希望此事以后尽可能避免,因此想找机会和对方谈谈。半个月后终于谈及,对方说不能保障以后不再对我造成伤害,造成的伤害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我愕然,然后选择离开(那天愤怒归愤怒,我依旧保持清醒 离开时候门都没摔 轻轻的带上,选择离开。
情怀的东西很难衡量,但是物质就好衡量多了。我的包包比几个月工资要贵,继续工作我损失的可能不只是包还有健康安全等等,犯不着卖命。
都说原生家庭的养成方式决定了一个人在走向社会后可以接受到外界怎样的对待方式,但是原生就是原生,谁也不能穿越回过去修改“源代码”。 我们必须活的此时此地,用现有条件来给自己充盈的感觉。
物质是个好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因为对漂亮的餐具(尤其是杯子)很钟爱,就在能力范围内买了最好的回来,那么对于外面餐馆哪怕是多少星级服务的就不会过于欣喜激动,而是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如谈事情或者仔细考量这个人是否值得进一步往来(万不会因为下次还想过来被请吃饭,就降低选人的标准)。这么下来,遇渣的概率自然会少很多。
这个世界,他人的对待方式是自己教出来的。你的物质,正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你也暗示对方 你可以接受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