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清淡自足,如闲时绣花缝针,密密补缀为时间的真实。生命中的某一刻,呈现出理所当然的花好月圆。'这就是素年,锦时。没有任何比这封面的话更适合开篇了。
从接触她的文字起,断断续续七年逝。《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里沉重的情感大段大段发生,沉溺其中又小心陷入,那是一个无法与自己和外界和解的女童。《蔷薇岛屿》里,那是一个一路行走,思考爱与死亡的女子。《清醒纪》旁观的姿态,容器一样内敛自持,更为清醒的自省。到《莲花》,她踏入一条新的河流,越发趋向于一个真实的人。不过基于经历的局限,我还读不懂墨脱路上安妮心内的周折所包裹的核。但我愿意一路跟随。
《素年锦时》是安妮再一本的散文集,比起小说,散文更让我感受到她,得以靠近。看见那个越发自知的女童。
面对过去。安妮说'人的故乡,是他不能回去的地方',那个可以让她静静思考的小村子,只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人与人,与外界如水乳交融的联系的'邻里温情,那个'躺在微亮的凌晨蓝光里,看着火焰跳动的光亮,心里已有惆怅'的小女孩,这些不会再发生的,只是一种存在,无从寻兒。
面对自然。安妮说'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丰盛端庄的。郑重自持。如同一种秩序,一种道理。'初中放学回家的路上,道路两旁一树接一树的槐花,每次走过,仰头看花树,我欢快的心渴望融入其中,做那随风飘摇的白色花瓣,跟随风的航线,探索树干之外的世界。回过头来,才惊觉过去的天地已经白茫茫一片。我要尊重这秩序,接受这距离。
面对离殇。安妮说'仿佛一个人记得他自己家的门牌号,但那个家已经拆毁。他所拥有的,只是一种真实记忆的虚空。'在旧物锦衣里,她提到了他,她的父亲。提到了她,她的祖母。她平静的描述眼中的他,他的世界,他走之后的世界。'生活的客观性,就是那一往无前的重复运动着的巨大钢轮。它是比情感和幻象的起灭辗转更为重大的事情。必须要被尊重。'对于生活的无情和果断,我们只能平静,相信,尊重它带来的痛苦。
面对成长。安妮说'如果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做游戏的孩子,但愿他只会无故失踪。而不是年华老去。'
安妮的书永远读不完,文字我再读仍是第一次初见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