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昨日,哥嫂他们来看望爱人。

        饭前,和哥哥闲聊。谈起了2021年的不寻常:侄子生病住院,我和爱人手术住院。还好,最终结果都比较满意。

        由此,哥哥说去找了个懂风水的师傅,人家告诉他家里大门走的不对,况且厨房跟院门应该一起的。

        哥哥家也确实倒腾了好几次,最终也没有

        哥说,前段时间,前边邻居翻新房屋,想跟邻居协商一下,把出路通行弄顺畅。结果涉及到邻里三户人家,因为宅基地问题,没有协商好,事情再次搁在了那里。

        左边是三爷家的宅基地,还是个地基,没有盖房子。因为出路通行问题,他们想另外找个地方。于是,便想让哥要了那块地皮,让哥从其它地方再给他们买个地基。

        三爷家的地基,包括那片住的几户人家,因为地基的事情,过去没少吵架,到现在也不一定纠缠的清。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的老房子在四合院里,四合院里住着三四户人家,我们是最早搬出四合院的。

        堂屋住着本家大爷,南屋是社林叔一家,我们住西屋,东屋记不清谁在那里住着。

        儿时,跟社林叔家的两个孪生姑娘十分要好,她们比我大一岁。叔家儿子比我小两三岁,也经常一起玩。            记得儿时,我们没少爬梯子上他们家二楼玩。

        过去的瓦房,四周都是用泥土堆砌而成,屋顶是三角形的瓦顶。房屋中间用木板隔开,谓之二楼,用来盛放杂物。

        儿时,叔家的外甥女也在他家住,我们也是同龄人。每日,我们几户邻居家的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玩游戏。那时,生活虽苦了点儿,但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每日玩的不亦乐乎,哪里还在乎生活苦不苦?

        上学后,叔家外甥女跟随父母回浙江生活。记得她走的那一天,大家伙都不高兴。送走好朋友,一连几天都魂不守舍的。

        记忆中,三爷家的院子里,还有一个红薯窖,足足有六七米深。儿时的我们,最愿意下窖拾红薯,很多时候都是争抢着下窖。

        秋天,除了磨粉做粉条外,多余的红薯都放窖里。冬春季节,想吃红薯了,就下窖里拾点红薯上来吃。

        每次拾红薯,都要掀开地窖盖子凉一会儿。然后,在竹篮子里放一根蜡烛,点燃后用绳子放下窖里。如果蜡烛灭了,人就不能下去;如果蜡烛依然亮着,人就可以下去。

        那时,也不懂什么道理。每次想逞能,掀开盖子就想下去,都被父辈们撵一边去。现在想想,不就是怕里边缺氧吗?

        大人下去时,双脚登着周围的小坑,双手撑着井壁,慢慢下去。我们这帮孩子下去就简单了,大人用绳子系住我们的腰间,慢慢把我们放下地窖。

        红薯窖底,一般都有左右两个洞,比较深,可以放好多红薯,不至于腐烂。

        那一片的几户人家,大家相处的还算可以。当然,过去因为穷,也少不了吵架。特别是盖房子,因为地基的事情。那怕是一尺的宽度,都很少谦让的。

        儿时的我们,不管大人们怎样,只要让我们玩就行。每天无忧无虑的,四处疯玩,虽穷但高兴!哪像现在的孩子,被圈在家里,与世隔绝,除了玩具、手机、电脑就是电视,没有一丝幸福感。

        哥哥的一席话,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好想念童年时光,好想童年的伙伴们!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也体会不到那种纯真的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读到一篇科普文章,说我们大多数的人没有三岁以前的记忆。 我想了想,我竟然保留着三岁以前的记忆,不过都是几个片段...
    风未央Fervere阅读 172评论 1 5
  • 昨天爸爸的一个八十多岁的师兄,一个老中医驾鹤西去,我陪爸爸去祭拜吃酒,顺便游览了一下我阔别几十年的老故居,还...
    彭燕勤阅读 299评论 0 0
  • 牛牛!我小时侯上学前先放牛!放学回家放牛娃!今天看到居然有关于牛的记录片!唤起了儿时骑牛背时的快乐时光,那感觉只有...
    涵涵之树阅读 208评论 0 1
  • 我家的院子毗邻老北京东城的繁华街市隆福寺街。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依稀记得在自己三岁左右的时候,一个暖风佛面的夏...
    泉龙阅读 1,118评论 3 7
  • 老家所在的湾子(依水的村落)三面环水,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阡陌纵横,临近的湾子在树影中若隐若现,两侧水塘边是各...
    蓑笠姑姑阅读 4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