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的复杂组织,这个组织即是指组织结构,也包括组织过程,或者说是人格的运行机制。
心理学家们从六大领域研究人格,包括特质领域、生物学领域、心理动力领域、认知—经验领域、社会文化领域及调试领域,其中最有趣也最烧脑的恐怕就是心理动力领域之精神分析观。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内部都有一个动机性能量来源—心理能量,且能量守恒。这个能量来自于个体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是满足需求、维持生命和追求快乐的动力,死本能则是破坏、伤害、攻击他人和自己的动力,这两种动力与生俱来,个体通过多种方式释放本能力量,获得有效益的结果或者破坏性的结果。
个体的每一种行为、思想、情感背后都有其原因,我们的所做、所说、所想是怎么来的呢?都是由我们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心理所决定的。意识是是我们当下能觉察到的思想、情感和知觉,它只占到意识的12%;前意识是我们当下觉察不到,但如果需要,可以轻易从记忆中提取到;而潜意识则是我们完全觉察不到的东西,但它却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一切,特别是绝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是由潜意识引起的。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发展出一些心理功能来管理生本能与攻击性,这些管理功能逐渐形成区分,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成为个体的人格结构,这个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与生俱来,是个体所有驱力和冲动的源泉,它追求的是快乐选择,自私、冲动、及时满足,我们的婴儿期本我处于主导地位;
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使本我变得可以被接受,至少不会产生问题的心理能量管理者,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延迟本我冲动的释放,直到适当的情景;
超我是社会价值和观念的支持者,它负责内化社会价值、道德和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心”。如同本我一样,它也不受现实的限制,自由的确立美德和自我价值标准。
三个“我”处于动态的、永无休止的相互作用中,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导致内部矛盾。当自我无法平衡本我的冲动、超我的要求和外部世界的现实矛盾时,个体的焦虑就产生了。
为了减少个体的焦虑,自我发展出了一系列防御机制,这是一种自动化的心理调节机制,用来应对威胁、防御危险、减轻焦虑。简单介绍几种。
压抑:阻止不可接受的思维、情感和冲动进入意识层面。
投射:无意识的将自己苦恼的特质或欲望强加到(归因)到别人身上。
合理化:为不被社会接受的事情找出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由。
升华:把不被社会接受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通过某种渠道转化为社会期望的行为。
防御机制的使用会消耗心理能量,长期使用会妨碍建设性力量的发挥。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