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吐槽贴,但也不完全是吐槽,更是一次对中国宿舍制度的探讨。
我现在住在大学的四人宿舍里,上下铺,四张桌子横着摆放。当初我被大学的宣传照吸引,上床下桌,看上去非常好。但进来之后才发现,学校确实有那样的宿舍,但只有两栋新宿舍楼,只有不到20%的人能住进去。我和中学同学聊天时发现,很多大学都用这些上床下桌、环境优美的宣传照吸引新生,实际上,不仅是上下铺,甚至可能是五人间或六人间。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经历与舍友的争吵、翻脸,甚至动手。一直和谐的氛围极其少见。上了大学后,我发现,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正常人”。
我本身就是个跟舍友关系很糟糕的人,糟糕到现在一句私话都不说。我一直疑惑,是不是我的问题。我社交能力蛮强的,几乎全票当选班长,每个专业都有好朋友。但我做事比较容易着急,总体来说是个脾气比较大的人。不过,我也总是那个当老好人、主持大局、公事公办的人。
之前我认为,可能是我的脾气太大,让别人不舒服。但这样的内耗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像我朋友那样温和,几乎没见过她发火的人,也会被舍友气到爆粗口。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矛盾?中国的宿舍制度就很有问题。把四个(可能更多)素不相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塞到一个十平方米的小地方,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就算有床帘也没有完全独立的空间,互相影响,互相包容,很难没有矛盾。在家里,每个人都是家里的王子公主,有家人宠着,有自己的房间,想怎样就怎样。到了宿舍,空间是共享的,干什么都要考虑别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谦让和包容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总有人我行我素,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公主病,要让所有人都让着ta。这样的话,正常人也会被逼得不正常,更不用说拉小团体、勾心斗角、明里暗里的事情了。
可是,为什么初高中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或者说,初高中这样的情况较少。
我的初高中都是八人间,相比之下氛围和谐了很多。在我看来,初高中的主线任务是学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一样的课程,一样的时间表。在高强度的学习下,宿舍就是个睡觉休息的地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单纯,大家不会有太多想法。除此之外,初高中的同学大多是一个地方的人,见识相差不多,地域差异几乎没有。
到了大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学习之外的时间更多了,每个人都不一样,时间表也不一样。地域差异在宿舍里被无限放大。我从云南到南京读大学,受了不少地域歧视(并不是所有江浙人),我的宿舍就有地域歧视的公主。他们说云南不安全,云南骑大象,甚至说云南没有机场,还觉得自己是哪里人就高人一等,看不起人。
当然,不是一味地贬低宿舍制度。中国人口多,宿舍是最便宜的合租房,这样的条件已经不错了。换个角度看,宿舍制度有助于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团结精神,让大学生锻炼社交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传递信息,不至于孤单、抑郁、脱离社会。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我实在是忍不了了。下个学期我就要出去租房子住,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对我的精神状态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这破宿舍再住下去我真的要抑郁了。
宿舍生活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虽然中国的宿舍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集体精神,但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宿舍管理能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毕竟,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成长和自我发现的重要阶段。愿大家都能在宿舍中找到归属感,结交到真诚的朋友,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祝大家遇到好的舍友,也希望我的选择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