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无比忙碌的一周。最近不仅部门主责主业上任务繁重,配合其他部门做的工作也挤到了一起。
在被领导拉去做和团队建设、文化打造有关的工作时,相关的领导希望我们几个参与的部门都能拿出各自打造的方案来。虽然,我始终认为,作为牵头的部门应该先拿出一个总体方案来,然后我们几个配合参与的部门只需要配合跟进,在大方案的基础上,拿出根据各自实际微调过的细化方案即可。
可是,分管领导始终不同意我的建议,催促我们都能拿出各自的方案来。
好吧,既然领导说了,也就只能执行。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之前提交上去的清单式的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领导给的新指示,做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活动室打造方案。
虽然,之前罗列的要做的事项已经很清楚了,只需要加入领导新提的要求就好了。但是,既然是要成为一个实施方案,那就必须似模似样。而且,牵头领导和部门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成熟完善的设想,所以希望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我们“群众的智慧”,先提交各自的方案,然后再集百家之所长,为这项工作的整体实施提供更加成熟、完善和能让大领导眼前一亮的实施方案和思路来。
想到这里,我之前清晰但过于简单的清单就“拿不出手”了,必须把各个细节都考虑到。
但是,作为一个活动阵地的打造,用文字的描述实在是有点费劲、不清楚。罗里吧嗦一大堆,阅读的人可能都无法有直观的认识。
于是,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利用思维导图和PPT来制作知识卡片的技能用上。把之前的清单归纳总结了一下,分了层次,并把用语言描述费劲的部分,用在PPT里画了3个示意图,导出成为图片之后,插入到了方案之中。
在第二天的又一次想领导汇报时,当我把新的方案递交给领导时,领导顿时眼前一亮。他拿到的是正儿八经的方案,还带了示意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虽然我一直强调,这只是为了领导能对我的设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而画得非常简单的示意图,但是,从汇报一开始,到结束,大家流露出来的都是对整体方案的满意。提的修改意见也是大概被我的方案而启发出来的新的设想。
在汇报结束后,领导让我把我的方案发给牵头部门的负责人,并且希望其他几个参与的部门也能参考我的方案的思路和模式去拟定各自的工作方案。
由此,我感到,很多时候,无论我们口头上讲得多好,脑袋里设想地多好,最终都必须呈现在纸面上,落实到行动中。而在向外界展示、向领导汇报,以及自己实施过程中,一个详细、清晰、完整的实施方案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能光靠嘴巴说,我的设想有多好,必须让他变成别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作品”才行。
就像艺术家在制作大型装置艺术、雕塑等之前,都必须有非常详细的设计图,甚至要先做一个小的模型出来。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方案。
记得以前学习手机摄影课程时,老师总是希望我们在准备拍摄每一次作业之前,都先写一个拍摄方案,把要拍什么、用什么构图、用什么光线、用什么色调、需要哪些道具等等都写下来,在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再动手去拍照。
在第一次汇报时,我已经列了一个工作清单,但是不详细,考虑也不完整、不成体系。
而当我在写正式的实施方案时,考虑得就更细了,也更有逻辑、层次和体系。再加上视觉思维的运用,结合了示意图的实施方案,顿时更有操作性。
虽然,这项工作的牵头领导,不是我的分管领导、顶头上司。但既然是从我手中呈现出来的工作,那就必须是尽我所能地做到最好,让自己非常满意。就像对待一件自己画的画一样,首先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就像自己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制作的思维导图知识卡片一样,不仅是知识、思想、逻辑的归纳、总结,也要在自己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看,拿出来就是一件作品。
当自己接下的每一件任务都认真对待,用完成一件艺术作品的心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在长期的锻炼之下,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也许一开始,会多花一点时间,但时间长了,脑筋会越转越快,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在呈现出高人一筹的“作品”时,其实也并不会花自己太多的时间。
作品思维,在提升我们的能力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在职场之中形成较好的口碑。而这,就是个人品牌。
视觉思维,让自己能够快速地进行图文转化,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呈现方式来展现设想、展示工作、推动落地。
感谢每一件工作任务,无论大小繁简,都是帮助我成长的养分。
无戒学堂日更第1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