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所有的成就都比不上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可爱的孩子,跟父母妻儿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幸福的。 ”如果一名成功人士在采访或者颁奖典礼之类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大概会被大家奉为一个暖心的好人,群起夸赞。
也常常看到有人会对那些事业有成但没有组建家庭没有孩子的人提出质疑,如果你人生的幸福时刻都没有人来分享,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可是我真心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个人呆着。
从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那时候刚刚开始工作,每天都超级认真,也不是说有多忙吧,但感觉上特别累,觉得在公司里同事之间要摆(装)出一副亲切友好积极上进的样子,显得自己逻辑清晰精力旺盛。但是每天下班回家就真的想释放自我一个人呆着,完全不想讲话,朋友叫着出去玩也基本不会去,窝在床上发呆简直就是我觉得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刻。
但是爷爷奶奶呢,退休在家一天没什么事做,每天吃完早餐就想着午餐吃什么,吃完午餐思考晚餐吃什么,我每天下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引起了他们极度的不满,觉得我都不和他们沟通,到处跟别人说我总一个人呆着不跟人交流……好吧,也许不跟家里老人交流是我做的不对,但我真的非常需要一个人发呆的时间啊。
我的另一个同事就跟我完全不一样,她跟我说有段时间特别忙,冬天天不亮就去上早班,晚上到天黑了才回家,一个星期没见过太阳,这种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他排解的方式就是跟朋友聊天,必须要用嘴说出来的那种,说好多好多话,心情就会好很多。
很明显我的这位同事是属于外向型的人格,通过跟人交流来排解压力,舒缓身心,而我就是典型的内向型,可以跟人交流,摆出一副热情友好的样子,但这种形态的我是在消耗自身精力的,而只有当我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在干点啥,自己的全部警惕才能都放下来,回到一个放松自我的状态,这也是我恢复精力的方式。
本身这两种个性或者说是状态应该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但我们从小“内向”就有污名化的倾向,小的时候跟大家自我介绍我好像也会说自己性格外向开朗什么的,好像觉得内向就是不善于和人交流,有一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家长们也会拼命的在各种问答平台提问:孩子不喜欢个人交流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性格外向一点?甚至当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内向型人格的时候生出了一丝失望的情绪,那一刻大概不是很喜欢自己,啊内向敏感型不是成长中自己一直在竭力避免的嘛。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升级版的我妈,除了长得没她漂亮,妈妈各方面的个性爱好都跟我特别相像,当然也是典型的内向型,不喜欢热闹,不爱社交,没有亲密到无话不说的朋友。常常想起小时候,我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少女,天天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上了学之后我也是学校里发生的每件事都要跟妈妈讲。但是她那会儿估计就跟现在的我一样上班累了一天,下班就想一个人发发呆,最好谁也别跟她讲话,我就在旁别叨叨个没完,她稍微回应的慢一点我就不开心,但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不能不耐烦,那时候的她应该很累吧。这让我更坚定了还是不要要孩子了,我可不是个能为了别人做出那么大牺牲的。大家经常列举做父母的付出时计算经济成本、生育对身体的伤害或者婴幼儿时期的照顾成本之类的,我觉得要牺牲自己本就不多的发呆时间简直是最大的成本。
我真的受够了大家对于一个人生活的质疑。
我们的社会文化常常会让那些渴望自善其身、习惯独处的人有种莫名的羞愧感,似乎孤独是可怜的甚至可耻的。所以一个人在餐厅吃饭会被人盯着看,一个人看电影要忍受售票员的质问,一个人逛街会被视为没朋友,好吧就算没朋友又如何呢?如果交朋友是为了更愉快的生活,为什么要用朋友的名义牺牲掉自己的快乐呢?
人跟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嘛,到底是为什么人们就非要认为独自一人就是个不好的状态呢?有很多人他们的骄傲不需要跟人分享,他们的喜悦希望自己一人来回味,他们的痛苦也想要一个人来排解,请尊重我们孤独的尊严,让我们一个人享受自己丰盛的生活吧。
现在好像又有一个极端,好多鸡汤文突然出来宣布大家应该要学会独处,独处是一种能力云云,作为一个热爱独处的人,我真心对此鄙视之极。就不能好好的让热爱社交的人去寻找自己的伙伴,让热爱独处的人好好一个人待着吗?
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意愿寻找最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被别人规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世界就这样变的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