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悟空传》,心里着实不能平静下来,倒不是说觉得自己看透了什么,而是回过头审视当年看那部《西游记》时,真的有看透麽?还是说《西游记》背后,真的就是一部“暗黑”的西行记麽?
看过很多讲西游的,把西游写的都很“暗黑”。
被打死的假悟空是真的,因为从那以后的,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
依稀记得中考前麻木地听着老师的话,写下一行行关于四大名著的正确答案:孙悟空是反抗命运的斗士,可是,他真的反抗的了麽?或者说,反抗到底了么?在那个懵懵懂懂的时候,天真的以为封神为佛就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当我翻开今何在的《悟空传》,一句熟悉的话映入眼帘:怎能忘了西游。
这话好熟悉,是了,玩斗战神时候,删除牛魔角色的时候有这么一句。 如果说神佛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欲无求,一旦无欲无求,便没了七情六欲。看西游记里,被贬下凡间的神,犯的错好像大多数都是动了七情六欲。 然而,正因为有了七情六欲,才有了感情,有了人心,才能称之为,人。对于神佛,信则有不信则无,或许神佛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神能掌管一切,而佛门又成为放下七情六欲,寻找内心清净的地方。
所有的秩序,有谁能说的清公平与否。
于妖精,西游记里被打死的都是没后台的妖精,存活下来的,都是底子硬的妖精。
于人间,各种跪拜祭祀,也未换来什么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西游记》里有这么一出,让人印象深刻,只因凤仙郡郡守推倒供桌,玉帝便令凤仙郡大旱三年,如此不查,天庭以何立规?
我一直相信,性本善,天地初来本没有什么妖精神仙,有些机缘巧合,成了神佛,而那些没有成的,因为悟空勾了生死簿而长生不老。
我一直觉得,死生之事,为大,若不知死,便无所畏惧,不知者无畏,而神佛,最怕如此,所以,那些不死不灭的,成了妖怪。
小时候看西游,就知道妖精妖怪是坏的,神仙是好的,后来大了才发现,仙界魔道如人间一般,妖有好坏之分,神有善恶之别。
西游记的确算的上一场寻找,但不应该是寻找真经的,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求虐。
而是应该是自我的追寻,悟空八戒沙僧以及小白龙,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不能不说是本身的“赎罪”。而“罪”,真的是犯下的错麽?
悟空大闹天空,是为了反抗道貌岸然的秩序,是为了自由自在的活着,在花果山晒太阳,看月亮。八戒是因为调戏嫦娥,可是,何谓调戏,当年天蓬元帅也是统领天河十万水军的大元帅,调戏不能是真爱麽?被贬下凡间,只因动了七情六欲。沙僧打破琉璃盏,就被困在流沙河受苦受难,又何尝不是天庭道貌岸然的写照。在《悟空传》中,王母轻易打碎了沙僧用了五百年拼凑起来的琉璃盏,我的心和他是一样,在滴血,那是一种珍爱的东西被轻易践踏的伤痛。 人固有生老病死,固然会喜怒哀乐,苦恼磨难不曾少去,然而,对于神仙极乐而言,人却拥有神佛不曾有的东西,感情。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心。
虽然《西游记》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但是,我更喜欢的是一路的九九八十一难,我更愿意相信,师徒四人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希望而去渡劫。虽然,我更希望,他们这一路,是对自己的寻找,而不是最后的成佛。 如果,你能找到曾经的我,记得带回来,虽然各种西游题材好像开始偏离最初的西游记。
但是,好像,那只猴子,越来越像一只猴子了。
怎能忘了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