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阅读力》一书,看到历史上几位名人读书的经典故事,有熟知的,也有不太熟悉的,就收藏下来,作为以后备教的素材吧。
(一)学富五车
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惠施,是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读书多,知识渊博,受到和他同时代的庄子称赞:“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来就用“学富五车”来表示一个人的知识渊博。
庄子和惠子是很好的朋友,尽管两人性格及理想有很大不同,但两人都是博闻多识之人,是学习的榜样。
(二)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讲的是两个古老的苦读故事。一是“锥刺股”说的是战国著名谋士苏秦发愤读书的故事,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二是“头悬梁”说的是西汉儒学大师孙敬刻苦读书,每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
(三)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成语分别说的是晋代车胤和孙康夜以继日、苦学不倦的故事。两人家里都很贫困,夜里没有照明读书的条件,车胤就把很多萤火虫捉到一起,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孙康则是映着雪夜里的微光读书。
(四)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成语说的是西汉著名经学家、丞相匡衡自幼贫寒,把邻居家墙壁裂缝凿大,借着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的故事。
(五)带经而锄
“带经而锄”的典故说的是汉代位至三公的兒宽勤学的故事,兒宽受业于孔子的十一世孙孔安国,家里很穷,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他锄地的时候都带上经书,一到休息时就诵读,后来才有了大的出息。
(六)负薪挂角
“负薪挂角”讲的是汉朝名臣朱买臣和隋朝名臣李密读书的故事。关于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有不少故事。原先他家里很穷,妻子难以忍受,因此离他而去。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这就是“负薪”的故事。
“挂角”的故事出自隋朝的李密。李密是一个勤学的人,骑牛外出,怕在路上浪费时间,于是把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成为后人称颂的人物。后来的《三字经》称颂道:“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七)刮目相看
《三国志》一书里关于吴国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得到广泛传颂。三国时期,吴将吕蒙一直在军队里生活,没有认真读书。一天,吴王孙权对他说:“你应当读书,增加点学问。”吕蒙说:“我在军队里事情太多,没时间。”不过,从那以后吕蒙还是发愤读书,研究兵法史书,一次,吴国都督鲁肃去看望吕蒙,发现吕蒙进步很大,他说:“想不到你刻苦学习,已经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吕蒙说:“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刮目相看”这个意为令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的成语一直用到现在。
(八)袒腹晒书
“袒腹晒书”讲的是东晋时期的郝隆,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当时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有晒衣的风俗,富贵人家自然将绫罗绸缎高高挂起,大有炫富的意思。郝隆是一介平民,无富可炫,于是祖胸露腹,仰面朝天躺在太阳下。人家问他这是在做什么,他傲然而答:“我在晒书。”
(九)开卷有益
有一个成语“开卷有益”,是宋代皇帝的创造。宋代的笔记文《淹水燕谈录》记载了这个成语典故。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文臣编写《太平总类》,他亲力亲为,每天要读两三卷,计划一年内全部看完,为此这部大书就更名为《太平御览》宋太宗说到做到,如果遇上有事不能读完当天的书,第二天一定要补回来。曾有天臣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还要读这么多书,太辛苦了。就劝宋太宗少看些,以免过度劳神。宋太宗回答道:“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由于刻苦读书,宋太宗学问十分渊博,在处理朝政事务上,也就彰显出了理性,凸显出了智慧。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仿效,努力读书,以至于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怎么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开始攻读《论语》,后来还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愿我们都能从这些名人读书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在自己的阅读旅程中遇到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