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历来讲究唯快不破,不管是大的媒体平台,还是新闻资讯,抢先一步,往往能够收获奇效,回头去看看自己回头走过的路,虽然小有进步,但是错误和时机没有把握好,往往错过了许多可以发展的先机!
2009年开始第一次接触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曾经想象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谋得一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不想白白错过自己的专业,于是毕业之后去一所公办的高中担任心理老师的职务,虽然不忘创业的初心,利用业余的时间钻研一些文章写作的技巧,幻想做过自己写的文章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同,在写作了第15个年头的时候,才开始转战自媒体的写作,错过了博客、微博、微信的最好红利时期。
2012年微信刚刚起步的时候,看到用户那么多,其实没有人知道它能用来做什么,作为一个小白用户,根本难以想象它的发展速度有这么快,也没有想过连朋友圈,微信群会这么火,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也看到了朋友圈和微信群存在之后可能带来的各种商机,以及自己能够在中间能做点什么,但是始终研究的多,尝试的比较少。
2016年8月15日王宝强离婚事件在各大自媒体刷爆和满屏的时候,其实作为媒体人从专业和运营的角度评析事件本身带来的分析事情的前后和影响力无可厚非,王宝强作为公众人物和明星,一言一行都受到粉丝们的关注,事件在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网易引发的讨论无疑有成万上千,但是一直在写作这个问题上因为过于严谨和追求完美主义,错失了一次次的良机。
从上面这些问题反映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看出,作为写作的人想要在移动互联网生存下去的话,其实纠结和犹豫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互联网项目发展和迭代速度经常让我们这些普通人错所不及,因此最大的问题需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
不断研究和学习自媒体的人运营模式,学习他们的文章写作技巧,保持在表达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用户接受,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专业化,要不然失去更多的潜在阅读用户,当然了,最高的要求当就是以最朴实的语言将深刻的感悟,能够分享的给更多的人,真心实意地读者沟通。
尝试多种写作风格结合自己的特点,尽量把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不矫揉造作,也不恶意逢迎,保持一定的思想独立性,虽然你曾经想过希望全世界都是你的用户,其实想想无非就是扯淡,因为你告诉人家要不断学习,总有人会觉得累,所以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你能做的就是尽量把你的文章送到世界各地,找到许多的知音。
尝试,行动,犯错,总结,改进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能做的大抵如此,所谓的书本和真正有实力的资深大牛都是不断这么走过来的,互联网每次变革都是一次机会,我们能做的是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
总结:回头8年的时间错过了许多机会,错过了就回不去了!时间的年轮依然不断向前滚,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迭代速度,把自己也当成一个产品去塑造,不断地测试,犯错,及时调整,坚持,总有那么一次机会专注于走在一条光明大道上。
公子义【微信号gongzi348】专栏作家,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9年大数据研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原创文章,欢迎订阅,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