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值得做?
测试一:该事件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一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测试二: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长短。只有半衰期长的事情,其影响才会持续较久。
参照这一标准,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属于短半衰期的事情,即:效果无法持久,只是收益大小不同。
就本质而言,短半衰期的事情容易开始但不易长久,因此要尽量避免。只有半衰期长的事情,其效益才可以叠加,这样即使每次可见的效益微乎其微,相关效益依然可以传递,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基石。
A1: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能带来长期益处的事情,都带有明显的长半衰期特征,例如:学会一门知识或技能(如开车、游泳、学会炒股等)、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早起、健康饮食、运动锻炼等)。
这些都需要相当量的积累、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断重复、遭遇挫折、经历失败和反思,才能获得。但一经养成或者学会,就不容易失去,反而会使人长久受益。因而从价值角度来看,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只有这样的事情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投入从事的。
以小时候学写书法为例,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势必要从执笔、研墨、基本笔画学起。一开始可能还会感到兴奋新鲜,但几小时的练习下来,满头大汗、满脸墨汁还依然在写着横竖撇捺,许多人都会感到挫败,继而心生放弃.... 可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坚持下去,挺过这近百个小时的枯燥练习,形成了肌肉记忆,基本笔画过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写完整的汉字了。
在初学汉字时,一是要学习间架结构、笔画之间的搭配,二是要开始临摹名家字帖,找到自己适合的风格,并逐渐学会欣赏字体的美感和字间的情绪把握... 直至把单一汉字写好,才能开始写整组的汉字、整篇的诗文和整面的碑帖。完成这一阶段后,如果还想精进,就要更多更细地研读名家名作,吸取其中的优点,不断揣摩演练,从而形成自己的字体风格…
每一个精进的阶段,不同的是内容,但相同的是大量枯燥的练习,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以及动脑筋琢磨办法、还有更加刻苦而持续的练习... 有些人可能需要几万个小时,有些人可能是十几年。但最终的结果是写得一手漂亮的文字,自己在书写的时候不仅可以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还培养了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真是受益长久。
对于所有类型的学习来说,尽管个体的悟性和天分非常重要,但能否在枯燥和反复的练习中抵制住内心的惰性,坚持目标,不断积累,才是决定能否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A2:
对于每个人来说,任何一种快乐或者痛苦带来的感受都是强烈的,强烈但却无法持久。而真正能够留存下来并使我们真正受益的,永远都不是这些浅表而短暂的情绪,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期或者永久不会被消磨失去的技能与能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和精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克服自身欲望和肢体感觉的过程。
而这一章的知识,为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选择方向、决定是否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提供很好的检验衡量标准以及启示。
首先,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就能更加懂得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与资源,去避免不做或者尽量少做一些无收益/低收益而短半衰期的事情,例如:追剧、网购、饮酒、吃喝、闲聊、发呆等;去尽量多地安排一些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例如:健身、早起、写晨间日记、学习提升、做社会公益等等。
其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一件已经成功从事的有价值的事情来说,如果我们希望长期保有它对自己的价值,就需要不断地保持或延长它的半衰周期,或者保持或提升这件事情对自己的益处,从而实现价值的传递。以我拟开始学习的外汇投资为例,在顺利获得了相关资质之后,我需要更加留意相关市场资讯、在工作和个人投资当中不断练习运用、每年参加持续的专业课程等,来保证知识的新鲜度和这件事情对我本人的长期价值。
再次,当我们面对一件曾经耗费过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对过去的“我”保有有价值,但已不符合当前“我”的价值需求的事情时,在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无法修复提升的时候,应当及时止损,果断割舍,以避免更多时间精力的沉没成本消耗。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何时,所谓对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都应以自身当前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目标为出发。关于该如何制订有效的目标,可以参考上一章节的SMART法则,在深入挖掘自身状况和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精准、可衡量、可执行、可完成、并且有一定的时间框架限制的目标来。
对事如此,对人亦然。=)
以上内容,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