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任性
仗义执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三国·嵇康①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②,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③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④,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注释
①嵇康:(约224—263),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②桷:( jué绝 )屋上承瓦的木条,它是直的。
③文冕: 饰有图纹的漂亮帽子。
④悢悢:(liàng 亮)悲恨。
这是“竹林七贤”嵇康的著名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一个片段。仅是只言片语,就能够读出嵇康其人真,其文切。
后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一语中的。
我们尝试着回忆一下近两千年前的那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把整个魏晋时期称作乱世。因为那个时期,政权纷争、朝代更迭、永无宁日。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要如何自处,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把自己灌醉,而有的人则长啸唤人清醒。
在鲁迅先生的那篇精辟论述《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论及了“魏晋”时期风骨与当时的“文学自觉”。什么是自觉?就是自发的一种觉醒,是沉睡或酝酿了良久之后的一次集中的爆发。
嵇康虽不可避免地生于乱世,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政治漩涡。可是,他也有他的爆发和自觉。他“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在嵇康看来,直的就是直的,弯的就是弯的,天性使然。
我暗自忖度,深受玄学与老庄思想影响的嵇康,大抵是不会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天高、比海阔。
他任性地写下这篇“战斗檄文”,其实是向当时的当权派——司马昭集团发起的怒吼和咆哮,怎料火药味太重,遭来杀生之祸。
据说嵇康处刑的那天,三千太学生请愿,处刑台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被他唤醒的良知灵魂,而他早把死生置之度外,只是潇洒地抚琴而奏,一曲《广陵散》之后,众人泣涕如雨。
在刽子手刀落前一秒,嵇康淡淡说了一句:《广陵散》于今绝已。
今人聆听到的琴曲《广陵散》想必不是嵇康所弹奏的那个版本了。
可是,每每听到这“后人复原”的忽缓忽急的琴曲,忆及那些任性而又洒脱的灵魂,一个又一个可爱的人便会一一复原在我的眼前……
在寒冷的夜晚想到他们,心中被唤起的竟是仗义、不羁、自在、洒脱的力量,然后我会对你说出这样的祝福:
愿你一生仗义执言若嵇康,放荡不羁如七贤。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