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熟人眼里就是一位说话不会转弯的人,有人说是直爽,也有人说:不能好好说话吗。年轻时我常常以为,我只是怎么认为就怎么说了,说话不绕来绕去不是挺好的吗?一路走来,没有人直面指责过我的说话方式有什么不妥。
第一次有人对我说话方式提出建议的人是一位寺院里的师父,他用一句很有禅意的话说:凡事不可勉强。这一句话真的击中了我的内心,首先是我是要求完美的人,无意中总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去度量别人的工作、别人的做事态度,其次,说话时常常苛求别人认同自己观念,却适得其反。
上大学时,那时有公共关系课,其中我记得有一节就是说交流的艺术,讲课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老师绘声绘色讲解的情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的会讲话的人总会很快拉进与人的关系、好感,使工作快速打开局面,但并没有和自己讲话有什么不妥联系到一起,也没有思考过自己也可以与人婉转说话。
记得到电视台应聘时,虽然公共关系考出高分,但当广告部负责人希望我去广告部时,我胆怯了,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更不是一个有把握能说服别人投放广告的人,那时我仍然没把把说话是否技巧的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人总是要成长的,总有一天有人说话了,你就不能不要向给陌生人说话一样吗?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你就不能慢声轻言婉转表述吗?我真的愣住了,过后,我仔细想想,原来直白的说话方式无意中会伤着别人,激怒别人,让别人反感。是啊,平时我们也关系蛮好的,也关心我的,即使我肯定这事是这样的,我依然可以说:我再找找,嗯,也许这事可以这样子……,而不是信誓旦旦,言辞灼灼、言语满满不容置疑的。
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你小点声说话,我就听到了》,文章中说到隔壁小两口总是大声吵架,作者说“其实,他们两个都在嚷,谁都听不到彼此在说啥”,又说到她经常大声训责女儿,有一天她坐下来和女儿谈心,平等的那种。女儿终于告诉了她原因:妈妈,你小点声说话,我就听到了,你那么大声说话,我心里只有“讨厌”两个字,根本听不进去你啰嗦了什么。而且,你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好丑。这种情况我女儿也说我过,现在想想,我们真的可以好好说话的。
无论是和长辈说话,和同事、朋友,还是和家人说话,我们不必大声,我们不必斥责,我们不必苛求,我们不必嘲笑,我们用一颗向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