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月的晨光中醒来。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流到房间里,床边的白色桌子上手机轻震,我看到昨晚林小姐和我说了晚安。
起床,刷牙,洗脸,把笔记本放入书包,穿上衣服,抄起桌上的钱包和钥匙,出门。所有出门的准备变成15分钟的程式化动作,唯有等待公交的时光给每个早晨带来变化。
公交上背完50个单词,吃早餐时背完另外50个,之后去图书馆或者上课。当一切变成理所当然,孤独的滋味就成了早餐的火腿和咖啡。在用完早餐后在保温杯里装上热开水,对等待的人微笑点头,而后漫长的一天就化在了白开水里。
有点苦,但更甜。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孤独的人,但少有人能够享受孤独。有时候我也觉得孤单,但想到与人交往的那些时刻,就觉得无比麻烦。
我也想过做一个社交天王,换教室路上停不下地Say hi,每逢进餐时间必有约,周末的朋友圈是餐馆和电影,假期则世界各地的面孔在一张照片里。
但是,这一切太让人感觉疲惫了。
我无法忍受别人占用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美剧的时间,当我逛街时只想买了就走,我也不愿意吃着火锅和不太熟悉的人没话找话,谈论天气和明星八卦。当人和人的交往只有尴尬,不如自己默默在角落,对着Blibili笑得像个傻瓜。
上大学之后,我只愿意交功能性的朋友。当我们一起做活动或者小组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在我的个人时间,你有事也随时可以找我——除此之外,希望你我只是见面点头,分手再见,我吃饭或者学习的时候,千万别坐我身边。
我饿的时候吃饭,冷的时候穿衣,想放松的时候就去看展或者电影,大不了看书到困再好好睡一觉。只有我想社交的时候才去社交,在我不想社交的时候,我一天也不愿意讲超过二十句话。
把花在社交上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写作,每一天都觉得有所收获。
我时常想,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认识学生会和社团的同学,会给自己带来荣光?这除了更好地消磨时间和口水,给自己带不来成绩和名校的研究生,更带不来五百强的Offer。
上了大三之后,连周末也摊在图书馆的桌上。我亲眼看见自己做完了一道道题,多写了一串代码或是建了新的模型,而大一时的我只有期末时才囫囵吞枣地背完考点。
我想我应该适应这种生活,凛冬将至,我要珍惜日光。
暑假在英国时,也尝尝一个人度过。
我在周末订了票,独自一人去了曼彻斯特。
那天下着小雨,曼城的风吹在身上有些冷,我却很开心。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可以选择徒步走完所有景点,或是在公交上看飞驰的街景发呆。人生所有的喜悲除了自己没有第二个人能了解,这滋味虽悲哀,但美味。
那天走出艺术馆的时候,忽然觉得所有的雨在刹那间静止,行人沉默,树影婆娑。
我忽然想起那首歌。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
孤独是良药,你越觉得它苦,它就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