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属于象形文字,由图形逐渐演变,我们看字形就能辨识出来,比如,“日”字,就像天上的太阳。“月”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弓”像一把弯曲的弓箭一样。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首先从表形,到表意再到形声。汉字是由谁创造的呢?
他的名字叫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发造了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现代考古发现,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成体系的古汉语文字,距今大约36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其他文字出现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毫无悬念的成为我国最早的汉字。殷商时期的文字刻在甲骨上用于占卜,是我国最早的汉字形式。
随着商朝的灭亡,文字也进入了第二阶段。西周时期,周天子大封诸侯,并赠送青铜器。刻在钟鼎上面的文字称之为“钟鼎文”。钟鼎属于青铜器物,古人将铜称作金,刻在钟鼎上的文字又称之为“金文”。西周后期,金文逐渐发展成为“大篆”。大篆由周宣王时期的史官史籀创造,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六经》,左丘明述的《春秋》,皆以大篆书写。大篆的出现,已经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到了战国时期,七国字体各不相同,书写不规范。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李斯上书统一六国文字。在李斯的主持下,对先秦时的大篆进行了简化,创造了“小篆”。
在“小篆”创造的同时,隶属也开始诞生。“隶书”的创造者为秦朝的作册内史程邈。隶书的出现,中国的文字又进入一个高度,为以后行书、楷书、草书等文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历史的发展,行书之后出现了草书,“草书”创造者为东汉名将张奂之子张芝,此人被誉为“草书之祖”。日本取汉字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在草书之后,诞生了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或正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兴起于东汉末年,要晚于草书。
楷书字体一撇一捺分明,整齐端正,老百姓都书写楷书,以至于成为我们现在书写的正体字。
在楷书诞生的同时还有行书,“行书”为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书法家刘德升所造,汉魏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钟繇和胡昭,都是其学生。从行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来看,行书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形成独立的“行法”。不过,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所以才诞生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