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上下班离不开公交车的人,春夏秋每天坐两次公交,冬季每天4次。
因为冬天冷,步行的路程就被公交替代了。
公交车里其实也是一个微型世界,仔细观察,也能看到人家百态,冷暖心酸。有一阵子突发奇想,要不要开个专题,专门写公交车故事。因为真的是太经常看到、听到有意思的公交车故事了。
也罢,今天暂且分享几篇,有人喜欢的话,再继续更新!
一、关于司机
公交车司机是你上车首先接触到的人。有时候遇到一个态度好的司机,似乎一天的心情都变得很好;遇到挑剔、语气差的司机,似乎一天都能憋着气。
总体来说,司机们总是比较nice的,会详细回答你咨询的路线和各类问题。但是,不能排除一些态度不好的司机的存在。
比如,你上车刷卡慢了,他责怪你:喂,卡还没刷上哎!不行就投币!
比如,后门人太多,你想从前门下车,他:你是没长眼睛吗?从前门下。素质这么低啊!
比如,你刚刚气喘吁吁跑到站台,车明明还没走,但是车门已关,他也依旧跑他的路,不给你开门。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遇到硬币不够,少一个也能让我上车;是提醒我前门也能下车;是即便已经驶出车站也会给我开门的司机师傅。
所以态度好的司机总是常态,那些让你觉得不舒服、态度不好的,或许可能当天他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二、关于老人家
老人家是公交车上比较特殊的群体。看到最多的是老人家与座位的关系,但是今天想说的是“上班”的老人家。
我惯常坐车的路线是从城乡结合部开到市中心的车。每天早高峰总会遇到些老人家。有一天周一堵车,车子在高架上全程龟爬。一个老人家跟我们这些上班族一样,急不可耐。
过了一会,看到她打电话:今天太堵了,我可能要迟一会到。要不你等我一下,先照看一会。挂了电话,听她跟旁边人聊天才知道,她是往市区去,照看自己的孙子。每天这样来回,跟我们上班一模一样。
因为儿子媳妇都要工作,只能让她带;但是儿子媳妇又不愿意让小孩跟她回老家,所以只能这样来回跑。
你看,生个孩子岂止是夫妻双方的事。奋战在带孩子道路上的老人家们,从某种程度上说,牺牲了自己的时间,也失去了自由。
也许你说,中国人不都是这样。如果不带孩子,这些老人是不是反而比较过的比较无趣。
但是,随着老人家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带孩子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就会不断变成一个负担。如果可以,是否能给他们多一点的自由和时间?
或者,你是否听过他们内心的意见?更直接点,他们能有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吗?
中国的大环境里,给子女带孩子似乎太天经地义,如果老人拒绝,甚至会有子女觉得父母不够体贴,不够周到。但是,作为独立个体的老人们,他们难道不能发表或者不能拒绝这样的要求吗?
三、关于男人
公交车上的男人,你能想到什么?
咸猪手?是的!
我自己曾经在刚毕业的时候遭遇过。当时胆小,觉察到的时候就是瞪了一下别人,然后他就匆匆下车。如果是现在,至少要呵斥他一下,然后跺他一脚。
前几日,看到乘务员在跟一个中年男子交涉。乘务员很凶说:不要靠我这么近,也别在我这边蹭来蹭去。
想来,大概是这男乘客站的离乘务员太近,让她不舒服了。
因为我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能下断言说什么。但是夏天的公交车上,大家彼此穿的都比较少,所以更要主动保持一个相对舒服的距离。
相对男性的体格、力量而言,女性毫无疑问是弱势群体。很多时候我们要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这个保护要及时、聪明、有方法。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善良而善待你,更多时候,被欺负的就是那些善良而软弱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像个女战士一样活着,不惧怕、不退缩。
永远不要给自己下定义,觉得什么是你能做到的,什么是不能的。很多时候,只是你没有去尝试。尤其在自我保护上,你要有意识,并且要时刻警惕,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先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