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读书上,看到“时间的朋友”,看到1/5处的时候,有几点体会,特别深,先记录下来。
第一,小趋势是什么,用我们传统概念中有一个词可以与之对应,就是蝴蝶效应,但是又不完全对等。 看似一件不相关的事情,一条新闻,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影响到你所在的行业以及你的生活。未来的趋势就是时刻在变,我们时刻要做好准备,没有一劳永逸,没有舒适区,我们必须以求变的状态,去对待未来,变化将成为一种常态,改变的改变。
其实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2018年可能是过去十年当中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这句话听上去很悲观,但是我们不要被这句话所吓倒,就像罗振宇在他的演讲中提到的,在某些人眼中,每一年都很难,每一个决定都很难,并不因为年份的特殊而有所改变。只是当这一切赤裸裸的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也发了你的思考而已,而那些一直在思考的人从来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度过的。 所以小趋势,很快会过去,小趋势也很快能来到,看似末班车却永远有下一趟。
第二点,体会比较深的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它会成为前两年的关键词,甚至在去年专门为人工智能开辟了一个专题关键词。你觉得人工智能是很强大的,但是这回看下一个到了一组数据。也就是,双11活动,我们所看到的那千人千面的广告设计。是人工智能的设计结果。假设一个设计师,设计一张图要五分钟,那么这是一个设计师部门,不眠不休工作,5000年才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我呢,天生设计感比较差,没有什么形象思维,做一张图可能要,费半天的劲,结果还令自己不太满意。这仍然会让人有小小的挫败感。
但是,是不是这样,我们就不用去努力了呢?是不是我们可以被替代呢?回到最初,我们的问题,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掌握某种思维,某种方法,某种工具,用这些来达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使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愉悦的状态。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还有一点就是,在学习之后,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后,要去传播,要去交流,要去分享,因为思想的交换,那就是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简单的交换之后会变成两个人各自拥有两个思想,而如果进行思想碰撞的话,很有可能会碰撞出,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甚至更多的思想。我把它称之为思想的碰撞迭代。而我们的思维则会改变我们的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
昨天比较慵懒,而且超过了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大概分析了一下原因,技能类学的少,光是吃文章快餐,写感悟,有些消化不良了,得调整一下学习结构,而且觉得似乎雷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兴致缺缺。男神说共性的东西是值得学习和挖掘的,的确是这样的,大家一致认为的,都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是当在同一个阶段,从不同的角度,都会达到同样的一个结果的时候,我觉得单纯的文字输出已经不足以喂饱自己了。回到猫叔曾经说过一句话,把计划清单改成践行清单。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技能类的学习会让我觉得收获很大,很有满足感,因为我即刻就将它用到实践。帮我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这样我就会觉得,能够学以致用,我在知行合一。相反,一些道理明白了,输出了一次比较激动,两次比较兴奋,三次以上就会有一种疲惫感,因为我并没有将它用于实践。或者说我还没有机会去实践它,去体验我的收获带给我的改变,久而久之会不会变成不了了之呢。所以这种状态需要改变。
第三点,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真相真的就是真相吗?2018年初,当淘宝面对春晚,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也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没有人会不知道双11。我们也认为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春晚。所以在我们的认知当中,会认为双11比春晚重要。而事实上呢,将淘宝的服务器搞崩溃的,正是那些从来没有在淘宝上购物的,却会看春晚的人。而这个崩溃比例呢,高达15倍。经常我们觉得周围,很多人都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事实上,这个”很多人”的总量可能连1亿都不到,也就是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大多数人是什么样子。
而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这个现象,也很好的提示了我们不要被改变所吓倒。也不要面对改变而恐慌,我们仍旧有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步伐,即使没有赶上这班车,还有下一趟很快就到,又或者我们可以找一条近路,去下一站等它。
这几天,另外一个思考点就是,当你想要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总会找到方法。你的潜能永远比你想象的多的多,千万不要给自己暗示,说我不能。要相信自己,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也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继而设计行动方案ABC。昨天听逍遥派掌门在群里面给我们讲乔布斯的故事,有三点,印象深刻,那就是相信自己说的,做有情怀的事,作对社会有价值的事。
最近经常会有焦虑的情绪,而储君老师在深夜放毒的时候也给我们三条建议去摆脱焦虑: 1.解决焦虑的办法,就是投入一件事情,极致的去做这件事,当你完全沉浸在这件事上就没有时间焦虑了; 2.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 3.规划自己的知识地图,不断完善。
焦虑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当我在刚看到人工智能,看到他可以设计广告宣传,可以作画,可以作诗,可以做一切带有想象力的事情的时候,我也会有一种恐慌,害怕有一天,我们人类被彻底的取代。因为我本人实际上形象思维非常差,理性远远大于感性。我一直觉得,人之所以不同,一是会使用工具,再有一个就是无尽的想象力,但是如今这一切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当我还在问手笨脚的使用图曰的时候,人工智能已经在一秒钟之内设计出了8000张作品。这种画面感在我脑海中非常的强烈。当然像这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事情,是不会引起我长时间的焦虑,而是一种瞬间产生的恐慌,无能为力的感觉,只希望它一直是受控的。
焦虑还源于我本可以做得更好,而没做到,进而对自己不满。而这种焦虑,则更为实在一些。就比如,我如果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我是可以把我收集到的信息很好的去整理,归类。可即使那样又怎样?它仍旧躺在我的手机或者电脑里面。庞大的信息量我是处理不来的。我必须接受这样一种状态,并且回到自己的目标,回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去选择一些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去处理,去学习,去消化。我必须去调整自己适应这样一种状态。
目前的学习状态是紊乱的,是无序的,却也是在这样的无序中挖出了我的一些隐藏问题,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问题,既然找到了,我就应该更好的去调整自己!还是那句话,想,永远是问题,做,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