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学车中的第一个实操项目——科目二以90分的成绩结束。成绩不完美,但合格了,这是最让人舒心的。
现在回顾一下学车中的种种细节,或许有用。
1,学车前的功课——选好教练
同是教练,还是各有差异的。学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学车愉快,学车前,一定先选好教练。
首先是看教练脾气性格,有耐心:教练有耐心 ,学员才会学得安心。
二看教练是否为人正气:教练为人正气,学员才学得放心,并相处愉快。
选教练的方法也不复杂,去驾校或者身边学车人里问一问,口碑好就差不离了;能去驾校走一走、瞧一瞧,观察比较一下教练的现场教授会更好。
以所谓“熟人”作为选择教练的标准是很不靠谱的,应以口碑为准。“学车前要对教练进行调查再做选择”,是我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获悉的经验。
2,学车时的注意事项
㈠,学好科二的关键是把控速度——慢。(当然,这也是平常开车的最关键点——这一观点的形成得益于被人称为“行为艺术家”李笑来老师。)慢,驾驶者才会有反应的时间;慢,其实也给了车子足够的距离。我很感谢读了李笑来老师的书,在学车时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要诀 ”。我想,这一观点的早点形成一定让我学车过程中少了许多不舒服的挣扎。
㈡,牢记训练点位,不可似是而非。科二的考试是很规范的,位置要求很死板。我认为,这对于学员考试来说是好事。学员只要按照教练说的,把最标准的位置练好就行。这一点,在把控好速度的情况下多练习,是完全能够做到标准的。为了避免在学车的“漫长”过程中,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最好把自己获得的“最佳标准”记录下来,以备复习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标准。
㈢,练车期间,尽量做到每次有突破。换言之,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不足进行练习,争取每次练车有进步。同时要留意发现并珍惜自己感觉成功的地方,且及时通过练习验证和熟悉那种成功的感觉。
㈣,多交流。一是向教练说出自己的难点,在教练处寻求获得突破难点的指导;二是与学员交流,尤其是那种过了的学员。我的同事比我先过了科二,我与他的一些交流,我感觉是很有用的。特别是他的观察方法给了我不少启发——他给我的感受是:连观察都是有方法的,没有方法的观察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与学员交流,还能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想不到的环节。比如,自己提前去观看考场,这便是我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获知的方法之一。
3,考试的状态
考试前不饿,保证体能;多做深呼吸,把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好。
考试时,一定要沉着,把控好速度,一切在冷静中操作,把平时的练习认真过一遍,就OK了。
“无他,手熟尔。”卖油翁早就道破了学好一门技能的秘诀。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学好新技能保持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