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今年要干什么,想了很久久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待在家里。家里没有我喜欢的工作,而之所以会有待家里想法是因为去年家里因为逼的急,说今年必须结婚,所以只好答应今年在家工作。现在仔细想来当时答应的太冲动,根本就没什么计划,没有想好回家做什么,就答应回家待,是,结婚很重要,但工作同样重要。
在家更多可能是进工厂,而我又不想进工厂,不想进工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在工厂里面的人大都是喜欢安逸稳定的,也就是说里面的女孩子相对来说也就是更缺乏见识。我对伴侣的文化程度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不喜欢机械化的工作,太枯燥无聊。
因此如果我在家是不会进工厂的,而不进工厂的话那就找别的事做,可在龙南就是工厂比较多,其他的我也不了解。
也就因为种种原因,我决定今年绝对不能呆在家里,我必须出去闯。那出去干什么,当我梳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于运动健身这个爱好很有兴趣,跑步有两年,用keep健身也有两年,因此就有把爱好发展成兴趣的想法,再进一步思考,发现我可以做健身教练,这样即可以让自己活的健康快乐,也可以帮助别人健康快乐,这种好事,怎么会不做呢。
刚好看到了以前关注的健身大神陈柏龄开的工作室最近开设了健身课,打算今年就跟他学,学好以后,然后再当教练,到最后有一家自己的健身工作室。通过阅读公众号,知乎仔细阅读了有关信息,初步想法是今年去广州找一份周末双休的工作,然后通过双休的时间去参加锻炼,最终学会以后,再找健身教练工作锻炼。这就是初步比较幼稚的想法。
刚好有朋友的弟弟从事健身教练这个行业,就想打听一些关于健身教练的基本情况。然后大脑还是本能的想按照自己最初想法干就好,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陈柏龄相对来说更加权威,是更信任的人。朋友弟弟的话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因为脑子想着就是去广州找陈柏龄练健身。就有点不太在意朋友弟弟这个人,也就是差一点因为自己的头脑封闭错过了朋友弟弟的很多关于健身教练的建议和想法。看来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头脑是非常有必要,人不能被自己大脑束缚。要激进的开放头脑,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选择。
首先他就问了我去那健身锻炼的目的是什么,我回答的是把自己锻炼好,然后再做健身教练。他说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学习和进步是一体的,没有说学习好了,再去做健身教练。
我的回答表述是有问题,这样很容易让人以为我把自己锻炼好了,就不用学习了,让人感觉我是过分追求安全感的。看来还是自己想法太简单,我以为自己学好,然后再去做健身教练就更简单,其实我是想是不是可以跟着陈柏龄混。所以才有最初去找陈柏龄的想法。
然后我又问了他们的培训锻炼是什么样的,他说他们那是这样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学员从健身小白培养成健身教练,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当健身教练和身边高手的指导,让自己通过健身教练积累知识和身材以及解决生生活成本。而第三阶段就是不断学习,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他这样一说我对怎么做健身教练也就有初步完整的想法了,而不是最初相对来说比较幼稚的想法,很明显朋友弟弟方向目标更明朗,也就是更专业化。所以我决定找朋友弟弟来开始我的健身教练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