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喜欢出关于内心的作品,前段时间也流行了一阵子的,《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就是。
在电影里,主角意外狗带后想复活,需要完成一个任务,作为复活自己的条件。
这个任务,是给一个上千年都没兴趣转生的灵魂,找到「去活一次」的理由。
我们不知道这个灵魂经历了什么,但它变得像三和大神、平成废宅一样丧,它觉得再去活一次是很累的事情,又没什么好处,所以一直滞留在转生前。
天堂的工作人员,其实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只知道,灵魂需要找到「火花」才能转生,那是一种随机出现在生命里的愉悦感,是驱使投胎的兴趣所在。
主角观察了其它灵魂的「火花」是什么,有的喜欢做饭,有的喜欢打球。
所以他以为,「火花」就是下辈子的职业。
这个思路是完全错误的。
直到影片结束,「火花」具体是什么也没有被严格的定义出来。
万年留级生灵魂的最终成功转世,来自它愿意在夕阳下的街道散步,想要闻到早晨披萨的香气,享受张开手接住一片微风里落下的枯叶。
我觉得,「火花」指代的,想要活着的那一刻,不是因为兴趣爱好或擅长的技能,更不是职业,而是一种内心和谐的状态。
如果打球能让你内心和谐,你可能会经常打,看起来这是你的爱好。
你打的非常好,以至于能够凭此谋生,这又看起来变成了你的职业。
但不管怎么样,爱好和职业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是内心达到某个好的状态时,人正在经历的事情,但并不一定是始终能创造那种心境的成因。
也许有一刻你不那么在意打球,变得喜欢赌球,「火花」就转移了,但爱好和职业都不会变。
我记得以前还有过「小确幸」的说法,意思是小型确定的幸福感,宣扬者给的例子看起来都是莫名其妙。
什么看到阳光从窗户照进房间啊,听到小鸟在树上叫唤啦,说的人文艺兮兮,看的人满头雾水,不知道这幸福个什么鬼。
就像有人看完电影,不知道什么是「火花」一样。
两者是同样的道理,这好比一个坐火车的人,突然心情好,兴致高起来,给车窗外面经过的农田水稻电线杆子拍了张照片。
他自己看照片当然很有感觉,因为唤起了他那个时刻的回忆,陶醉的不得了。
别人只能莫名其妙,因为既没有在那列火车上,更没经历那个好心情的时刻,看着光秃秃的木头杆子立在泥巴水田旁边,不知道美个什么劲。
这在计算机技术上,就叫做「索引失效」。
小确幸分享者的文字或图片,相对他自己的记忆,就是对某个内容建立的索引,而在他人身上,该索引并不指向有同样内容的记忆,那些内容根本不存在。
所以「火花」也是这类东西,它完全可以不是某个固定的外部事件。
只不过人为了再次经历内心曾有的幸福感,有意重复当时发生的某些事情。
以至于被重复的那些事,看起来倒像是他「活着的兴趣」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