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以澹泊明,节从肥甘丧
经典原文: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译文:
能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像冰玉般纯洁;而讲求锦衣玉食、生活奢侈的人,多半甘愿做卑躬屈膝的奴才。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质享受中消失殆尽。
感悟智慧:
在娇宠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多半有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而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节操,首先就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秉性。
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有一句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
因为穷人的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经历过生活的磨练,他们更能明白,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靠自己劳动所得。
即使是粗茶淡饭,对他们来说也是美味,在这种环境中,更能培养孩子冰清玉洁的节操。
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的劳动成果,享受起来才能心安理得,受之无愧。
一个人如果贪图物质享受,他的心志必将为物欲所役使,精神生活也将空虚不堪,为了满足私欲,有人不择手段去钻营谋利,有人甘愿去奉承权贵,有人不惜去作奸犯科。不管是哪一种是动机,都是为了追求享乐,所以一个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不会有高尚的节操,因为他的价值观已经被物化了。
一个人如果只贪图物质享受,那么他将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俗话说:“这山望比那山高。”一旦人的欲望膨胀,内心空虚,他可能就会不择手段,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有人为了得到一时的满足,不要尊严,甘愿奴颜婢膝,有人铤而走险,徇私枉法,有人两面三刀,众叛亲离。
他们早已忘记了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到头来走向痛苦的深渊,却无法自拔。
而一个情操高尚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有清醒的意识,不为外在的东西所束缚,永远保持内心的宁静。
古往今来,凡有卓有成就的人,绝不会沉沦于骄奢之中,即使他们已取得了非凡成就,仍把勤俭节约作为人生的道德标准和人生追求。
2:田地要放得宽,惠泽应流得长
经典原文: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身后留给世人的恩泽,要留得长远,才会使人不断的思念。
感悟智慧: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人生在世,多与人为善,保有一份开阔的心胸,多给别人留一点余地,这样才不容易招人怨恨。
俗话说,人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有些人在自己顺遂时,根本看不到别人的难处,对于别人的求助,毫无怜悯之心。
而当他自己有难处时,才发现自己早已成了孤家寡人,已经没有了援手。
这样做人无疑是失败的,得意一时,失意一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倘若在与人交往时,能常常提醒自己包容,谦让,诚实待人,就一定能赢得美好的声誉。
因此也不会有人在背后怨恨你、诽谤你。
有一位伟人曾说,要像维护生命一样去对待你的生誊,它是我们安心立命的根本。
它的价值绝不亚于我们拥有的存款、房子、车子。
即使存款,房子,车子没有了,我们还能去挣,而一个人名誉扫地,就失去了任何机会。
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要做到宽厚仁慈,豁达大度,谦和明礼,乐善好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正因为不易,人生才需要修行,人的心性只有在磨砺中才能成熟,在一次次自我约束与内心挣扎着中,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
不管如何,请播撒善意的种子,也许有一天在某个不经意中,它就在你身边悄然发芽,散发出悠远的清香,而你抬头仰望天空,心情犹如雨后彩虹般美丽。
精彩典故:
宋朝时期有个尚书叫杨玢,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在读《庄子》,忽然几个侄子慌张地跑过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
杨玢听后,不急不慢地说:“不要急慢慢说,是谁侵占了我们的旧宅子。”
“是隔壁的王家”,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我们家的宅子和他们家的宅子谁大?”
侄子们脱口而出:“当然是我们家的宅子大。”
杨玢又问侄子们,那他们侵占我们家的旧宅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侄子们回答说,没有什么大影响,不过他们不讲理,侵占了我们的宅子,我们也不应该放过他。
杨玢笑了笑。
这时刚好窗外有树叶落下,杨玢指着窗外的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下,这时树叶怎么想?”
侄子们被杨玢这句话问到了,不知其意。
杨玢接着又说:“人就像这树叶一样,总有一天会枯叶飘落,而我死后,这个宅子再大我也带不走,你们也一样,总有一天会老去,所以争那一点宅基地对我们有什么用,何必大动干戈,伤了和气?”
侄子们听了杨玢的这一番话,不再吭声。
他们把原本写好的,准备告王家的状子,拿给杨玢看。
杨玢看后,拿起壮子铺在桌子上,提笔写下: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杨玢解释道:邻居侵犯我,我就让他一点,又有什么大不了,如果想不开,就想想当初没有这个宅子时是什么样?想一想当年珠光宝气的含光殿,如今已萧瑟不堪,长满了荒草。
智者之所以活得通透,看得明白,是因为他们早领悟了生命的真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须为此而烦恼,不如把精力花在修心养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