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互相促进
——水利学院民族文化 交融互助 调研宣讲团
2022年6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民族文化 交融互助 调研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组完成了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民族分布的走访调研。 每位队员所在城市的居民,对民族团结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 之后,他开始从郑州回到家乡。 在现有民族团结实践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民族团结政策的深层含义,回到家乡,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绽放。
实践队员于早上七点半于QQ群会议集合,在队长王凯民交代完毕今日任务后,各实践队员前往昨日实践队例会指定街道、小区进行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宣讲。实践队员于上午九点二十到达实践地点,按照预定安排,对选定的小区和周边公园进行简单的了解,记录详细情况。同时按照线下纸质问卷的调研方法分六个年龄段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
今天,我进入了豫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一处公园内,我见到了一位老人,询问了他关于民族文化交融的故事的知晓情况,并向他讲解了一些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事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老人在宣讲的过程中不断地竖起了大拇指,表达出了对民族文化交融的认同及相关人员的赞美。今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队员和老人的讨论当中结束。
当天的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队长王凯民及时召开当日的社会实践总结会议,对当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完成程度进行总结,并由指导老师徐立鹏对实践队实践内容或实践方式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同学们认真记录,并由实践队队长分配下一天的社会实践具体任务,实践队线上宣传负责人苏乐妍进行会议记录。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在对民族团结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了解到了这项民族团结背后的艰辛不易,也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指导老师:徐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