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乔布斯创立苹果,一直专注于产品和用户体验,并且一心想要打造颠覆性的产品。乔布斯能够引领需求,创造需求,比如他要求电脑主机不能拆卸,给用户提供整机,设计上追求极简——至繁归于至简。在苹果公司因为产品方向选择变得混乱不堪的时候,乔布斯却被苹果赶出了苹果。其实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到回归这10年间,学会了如何通过渐进式的方式发展,学会了耐心等候的力量,就像一头捕猎的狮子,充满耐心和睿智。乔布斯的经历虽然不可复制,但是底层的一些逻辑我们也可以借鉴
在早期,虽然乔布斯一直走在最前沿,能够很好的把握个人客户的需求,在Apple I 推出以后,接着推出了Apple II 并大受欢迎,在开发Apple III 的时候,因为他对施乐公司的图形界面产生了兴趣,一心想要在自己的电脑产品中加入图形界面,对Apple III 的开发失去了兴趣。于是他想推翻Apple的现有电脑产品重新开发,产品开发进度的过度乐观,导致打造产品的周期过长,在科技领域,产品周期长意味着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在《成为乔布斯》一书中,布伦特.施兰德这样写道:
史蒂夫的永不满足并非一直是优势。年轻时,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比如在开发AppleIII时,他无意中看到了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图形技术,立马对AppleIII失去了兴趣。
在AppleII上市之后,乔布斯开始忽视AppleII的改进和迭代,开始专注于打造一个颠覆AppleII的产品,也就是后来的麦金塔,于是放弃了Apple III 的开发,他觉得这只不过是在原有产品上进行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毫无意义。他想把图形界面引入新产品,但是他远远高估了产品开发能力。苹果公司团队花了三年才打造出麦金塔电脑,个人电脑第一次拥有了图形界面,但是因为产品的硬件问题,运行缓慢,而且成本高昂,个人用户很难负担产品价格。虽然产品足够惊艳,但是叫好不叫座,麦金塔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在乔布斯看来,Apple II已经没有吸引力,但是Apple II 仍然畅销了1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为苹果公司带来利润。
AppleII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负责AppleII的团队不断改善机器的性能、增加其功能;不断铺设、扩展零售渠道,建立起多达几百人的经销商队伍;与软件开发商合作,让他们编写更多实用的软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着手开发后续机型,比如AppleIIe和AppleIIGS。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AppleII风靡市场十几年,直到1993年才退出市场,各种机型的销量加在一起将近600万台。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公司靠着沃兹设计的这台机器实现了高速增长。直到1988年,麦金塔的销售收入才第一次超过AppleII。——《成为乔布斯》
乔布斯的想法非常前卫,他知道只有颠覆性的产品才能给用户冲击感,让用户爱上苹果产品,但是前卫的东西需要时间来适应,特别是产品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一味地追求颠覆,导致其他生产线效率低下,产品更新进度缓慢,让苹果公司的盈利下降,本来蒸蒸日上的公司,却失去了增长的动力。这也导致乔布斯最终离开了苹果。
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创立了NEXT公司,还是一心想要打造一个颠覆性的产品,给学校研究院提供高性能的工作站。因为对产品的变态要求,最终导致产品成本高昂,上市时间一拖再拖,最终上市后因为目标市场没办法负担这么高的成本,销量并不是很好,这让乔布斯再次陷入困境。如果不是收购皮克斯之后推出了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一次次的失败将会使他永远无法翻身。
1996年苹果收购NEXT后,乔布斯回归苹果,距离他离开苹果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这10年的时间,让乔布斯学会了很多东西,让他学会了如何管理一家科技公司。当时苹果已经在破产边缘,混乱不堪。他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苹果内部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了苹果的生产线,通过著名的四象限管理,让苹果的生产线走上正轨。苹果开始专注于开发电脑产品和操作系统,最终开发出了OS X系统,还有一款音乐管理软件:iTunes,这也是苹果之后开发iPod的基石。
乔布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了渐进发展的精髓,这也是比尔盖茨教给乔布斯重要的一课,他不再一味推到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更新迭代。比尔盖茨的微软总是在已有的产品上进行修修补补,逐渐加入新的功能和特点,让Windows系统的性能一步步提升,逐渐占领了企业市场。但是当时乔布斯总是在重新开始,一心想要推出颠覆性的产品,他总是在现有产品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再去开发新产品。因为产品的不成熟,导致销量并不好,叫好不叫座,虽然发展需要创新和颠覆,但是巨大的代价也让公司无法健康发展。
当时互联网开始流行,苹果开始着手开发个人电子产品,最终成为苹果复兴的关键决定。因为苹果的生产线已经比较稳定和明确,开发iPod的过程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行,而是多条生产线同步开发。成熟的电脑生产线为公司提供资源,也因为有了前期的技术积累,iPod开发的过程非常快,仅用了1年时间就发布了iPod,发布后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大家争相追捧。因为有iTurns管理数字音乐,用户拷贝音乐非常方便,iPod真正颠覆了个人电子产品行业,也改变了整个音乐行业的发展。
乔布斯并没有在iPod推出后放弃改进,又去追求一个新产品,而是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并且放眼整个音乐市场,最终把itunes变成自己的音乐商店,给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随着iPod的不断迭代,苹果逐渐占领个人电子市场。有了iPod的积累,在2007年最终推出了iPhone,标志着苹果占领了整个个人电子产品市场。苹果最终超越了微软,成为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商。
还记得乔布斯发布iPhone时的情景吗?他说,今天我们将会发布三款产品,一款最新的iPod、一款手机和一款手持互联网设备。iPhone集合了iPod、手机和网络设备,并且有当时看起来超大的触摸屏幕。后来,经过产品迭代,推出了iPhone3Gs,再后来推出了颠覆性的iPhone4,最终在个人电子市场再无人超越。我们看到苹果一直使用最前沿的科技打造iPhone,我们购买iPhone就是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其实这都是产品迭代的结果,如果没有前期产品的基础,不可能一开始就推出颠覆性的iPhone4进而引领市场。
苹果的复兴之路,其实并非乔布斯归来立刻就辉煌了,而是一步步不断积累迭代的结果。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变得充满耐心,这也是比尔盖茨教给他的最重要的一课,他不再焦急地催促团队马上转变方向去开发更具颠覆性的新产品,而是学会在现有产品上进行改进和迭代。比如iTunes就是在一款现有的音乐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改进的,他知道了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会更加高效。我们不需要再重新发明汽车,就像特斯拉,马斯克并没有重新发明汽车的所有零件,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和改进。
乔布斯说:“在好产品面前,谁在意点子来自哪里呢?”
其实,在短期内,比如3年内,我们也要遵循渐进式的成长模式,充满耐心。因为,在一个技能上精尽,比重新学习一项技能容易的多,也要高效得多。很多人喜欢频繁换工作,希望通过换工作找到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环境,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自己的能力提升。当一项技能能够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收益,我们才能拥有相对的自由和选择权。
我们通过听课、参加训练营、读书,都是在学习前人总结的方法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学得更快。学到能用的地步,然后去做事情,耐心等待技能逐渐成熟,在做起事情来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再去寻找多样性和创新才是最保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