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照镜子,也知道桌前的我是何模样。我是那个从电影院逃窜的人,我此刻依旧消化不了《明天会好的》。说不上来哪个情节让我很酸,电影也没有特别高潮的情节,但却激起了二十七岁的我的心。
最近的我越发的喜欢皱眉头了,那样子一定很丑,愁容承载的是我的痛苦,不经意间也影响了别的人。
人回头看的时候要么是长大了,要么是成熟了,而我就是那个没成熟的长大人。有一个迫切的性子真是我的软肋,想要达成目标的心越强烈,就越是在跑道上跑弯了。
影片中真的有太多琐碎,皆被编剧挖出来,看到的人之所以会心累、心碎,是因为自己甚似连影片中的人都不如。昨天说要感谢上帝给你的挫折,它会助你成长,今年依旧会埋怨上帝的阻拦,因为一个人好难。
在陌生的城市,或者是素未谋面的人面前,她总会有一句话触动你,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最后也便选择不再刻意忘记。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哪句话他以为很重要,也暂时不知自己的哪句话被她深深记下。
你知道活成一个有心人有多难吗?
“不会冷呀!我冬天还会把脚放暖气片边烤脚呢”,萧渝的一句台词,却勾起了我不少回忆。因为我就这么烤过的,我拼命的在大脑中寻找、推理,终于断定是在高中时期,我经常会把脚伸的离暖气近些,会把洗好的鞋垫放暖气上以备次日换上,这就是我经常重复过的生活,记忆又穿梭了回来。
突然觉得在外工作的人,心里都知道“不撞南墙不回头”,可也宁愿去撞,非要去撞,这在别人眼里是钢骨的青春,但打气、受挫、努力、较量等等都只有自己吞下了,人们往往没有太多耳朵来听失败的人的故事。
网络上的哭诉貌似是从八零后开始,进而九零后怎么怎么样了,零零后也即将登台。为什么没有七零后怎么怎么样了呢?显然一切牢骚和矫情大都在年轻时凸显严重,越往后就越务实,可能真像导演顺口的一句话“没有爱情哪来的生活。”讽刺和催促了多少人。
地铁上西装领带啃着面包落泪的小伙,流的眼泪属于周围的很多人,他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台词,只是在落泪,但看他一眼你就全懂了。
我们总是佯装是社会中的上班族,可你又有多少次想要拔掉打工人的标签,你的心又有多少次把激情留在了工位上。
你基本听不到那些清华北大的人在牢骚,他们的场所都是他们早年间努力换来的,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看上去更务实,不会自扰如此之多,也侧面反映“读书改变命运”,你真该接着好好读书。
那些大骂“马化腾”的,倒成了自讽。人家开发了个app,就把你每天的几小时控制了,你不主动卸游,还要怪人家搞这个的,谁错了?最终输的又是谁呢?
我是不够明智的,总是把自己代入才觉得真实,可这样的琐碎自己又何时摒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