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e drink tea, what do we drink about?
让我来说说我自己这个俗人和茶的故事,
我以前不是一个爱喝茶的人,10年前我去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出差,虽然平时不喝茶,可是到了杭州不去杭州的茶馆似乎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下班后,运气好觅到一个掩映在竹林里的茶馆,然后点了龙井,听着竹叶婆娑,闻着茶的清香,好美。
10年前我年轻,一般出差都是喝啤酒喝一晚上,那天喝茶喝了一晚上,结果晚上回到酒店肚子就不舒服了,在马桶上睡了一夜,第二天肚子疼了一天,还发了低烧,估计是因为茶叶不如啤酒养胃。
看来,茶不是我的菜。
一晃7年过去,我也成了有两个娃的油腻的中年人了,与茶就更加没有缘分了,茶是闲人的劳什子,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来的闲啊?
不过孩子的暑假还是得安排,2015年,我们在孩子的暑假里和好几个家庭一起去了大理,我们在桃溪谷一个不太高的山顶上,拜访了一个个非常漂亮的茶室。茶室可以远瞰大理古城。茶室的女主人还在山坡上开垦了一小片绿葱葱的茶园。小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下,带着草帽,在烈日下,踮着脚尖仔细摘下最新鲜的嫩芽,然后带着棉线白手套一起叽叽喳喳的围在加热的大铁锅边上翻烤茶叶,最后茶彻底干了之后,我们坐在树荫下,一起品尝孩子们亲手做的茶叶泡出来的茶。看着山下日光里的大理古城,后悔不会写诗,俗人一个。
看起来偶尔喝个茶还挺有趣的。
茶室刚好有个一个懂茶的师傅,年纪不大,穿着横襟的唐装,一看就有学问。他正好有空,就和我们这些家长聊起茶叶来。我不懂茶,就随便听听。一听专家讲,茶有这么多讲究,要看产地,看品种,追根溯源看是哪古棵树出的,古树是怎么被拿枪的战士日夜守卫的,茶叶是那年摘的,什么季节摘的,怎么制作处理的,怎么保存的。然后师傅跟我们如数家珍的说着他见过的各种昂贵的品种的茶有多难得,拍卖的时候有多夸张,每克有多贵,听得我目瞪口呆。听着听着,越来越觉得茶和我没什么关系,只能陪着笑脸听着,后来我挤出的微笑也僵了,嘴里孩子们做的茶也没了滋味,我对茶的兴趣也被吓回去了。
以前我听说过茶博士,现在我明白了,没有读博士学位那么强大的内心是喝不了茶的。
就在我认为我和茶几乎今生无缘的时候,就在那年,我太太认识了一个做理疗的台湾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喝起茶来,然后家里的功夫茶的茶具渐渐齐备和讲究了起来,我也跟着蹭。看着她沏茶,过滤,然后分到虎口那么大的小杯里,一小杯一小杯的。我说,喝茶搞这么小气,这小杯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多不过瘾啊?太太看我是个俗人,温柔的给了我惊鸿一白眼。
不过我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就是悟性高。我慢慢感觉到一种新的含义。当我们从手机,PC的屏幕里抽出来,从家庭的琐事的焦躁中抽身出来,在茶几边席地而坐,那个用烧水,泡茶,过滤,倒茶,喝茶这样的循环里面,看一泡一泡,茶的味道的变化,感觉到那个时光变慢的含义。
以前总是看大家说,慢生活慢生活,可是公司的时钟你调不动,客户的时钟你调不动,孩子学校的时钟你也调不动,孩子课外班的时钟你调不动,老人孩子生病的时候,你更加慢不下来。感觉那些说慢生活的都是些单身狗或者孩子都长大离开家的人说来气我的。
后来,我意识到,时间是不会变的,会变的只是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就在那个人仰马翻的累到腰折的每个日子里,如果能给自己10分钟20分钟的时间,不去刷手机,不去想昨天,明天,过去和未来的事情,而是将自己的关注就带到那个饮茶的小循环里,烧水的时候若是走神了,水烧开时候的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就在提示你把注意力带回来,然后把开水冲进茶壶盖上盖子稍微等待一下,这时候不能走神,一走神就把茶泡过了,本来可以多喝几泡的茶就被浪费了,所以5秒之内就将冲好的全部茶汁滤到公道杯里,然后再把茶分到大家的茶杯里,喝茶的人也不可懈怠,拿起茶按照自己节奏喝下,鼻子留意茶这个时候的香气,口腔不同的部位回味茶的回甘,也不必和对面的人争辩你们对茶的味道和回甘谁更敏感谁更权威。
你不必一定要抽出大把时间离开家去找一个僻静的所在才能喝茶,那个所在本来就在你心里。
我回想起那个桃溪谷山上的茶室叫莫催,就是享受当下,别催的意思。而以前我以为南方的那种小杯喝的功夫茶的功夫是指的泡茶的动作多专业多有套路,如同中国功夫一样,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闲工夫的工夫。闲工夫不一定只有闲人才有。忙人反而更需要抽闲。以前在家,我都是蹭茶,后来好几天没坐下来喝茶就开始想了。
这样我才找到茶和我的私人关系。那年在桃溪谷山上,我觉得孩子们亲手做的茶是天下最宝贵的茶,那就足够。当我和太太在各种家庭琐事的忙乱里抽空坐下,在泡茶的时间里享受短暂的慢下来的时光,那就是最宝贵的饮茶时间。
而喝什么茶,茶是便宜的还是贵的,似乎对我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别人口中的这个比那个口味好多少,这个比那个茶年头久多少,也变得不重要。
即使我对茶叶在大众嘴里的属性一无所知,即使在茶叶师傅眼里,我就是一个没文化的俗人。我还是,爱自己,爱从日常琐碎中忙里偷闲的家庭饮茶时光。
生活是用来感受的,不是用来和别人比较的,也不是用来批奏别人的生活的。你的感受和别人完全不一样,那也完全没关系。你不需要用你对生活感受的看法来征服别人,你也不需要羡慕别人的生活感受试图活在别人的教科书里。
这是专属于你的时间,专属于你的体验。后来,我发现,这个小小的饮茶的循环,就好像呼吸的循环一样,其实这个就是当下,就是生活里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