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最后一页,作者那句“让写作成为你一生的归宿”终于在我心中落地,也让我真正懂了,为何这本书从不是普通的写作指南,更是关于人生的深刻建议。
作者在书中坦诚了自己出书的初心——为心爱的人留下记录,也为身处困境的人递去温暖。
她写下父亲离世前的时光:那时父亲身患癌症,承受着巨大痛苦,三个兄弟姐妹轮流照料,作者快速记下父亲与兄弟那段经历,把那些温馨的时刻与黑色幽默,并把这些素材组成完整的故事——将所有的痛苦、恐惧和失落,化为一个关于爱与存活的故事。
还有,作者记录了一位曾照顾过自己儿子的朋友,如今孩子长大,朋友却同样被癌症折磨,更遗憾的是没有太多回忆可寻。于是她整理出朋友当年照顾儿子的日记,打印成册,赶在朋友过世前送了过去,用文字为对方补全了一段温暖的记忆。
这两个故事,藏着作者对写作意义的领悟:写作从不是技巧的堆砌,比起纠结开头、经过、结果的结构,不如聚焦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些童年记事,那些观察最敏锐、感受最深刻、对世界最好奇的瞬间。当你把内心真实的体验与情绪当作创作重心,大胆写出来时,不仅能学会将心比心,用共情写出深刻又饱含情感的文字,更能让读者从中找到共鸣,帮他们摆脱些许愁苦,而写作者自己,也会因此多一份勇气。
作者始终坚信,写作最好的回报从不是外界的认可,而是投入其中的过程本身。全身心为创作付出时,人会在其中找到慰藉与方向,收获心灵的成长与人生的感悟,这份写作带来的归属感,藏着远超想象的力量。成为写作者,亦是成为热爱的归人:当你把亲身体验过的事实,通过脑海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与素材呈现出来,那种自豪与成就感,是独属于自己的宝藏。
更难得的是,作者还道破了读写与人生的关联:写作和阅读能悄悄减轻人的孤独感,为人生添上深度与广度,拓宽视野,更滋养心灵。而优秀的文字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写作者愿意直面并挖掘真相,用真诚让读者为之动容。
合上书页再想,《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教给我们的从不是“怎么写”,而是“为何写”——写是为了留存温暖,为了治愈自己,为了在漫长人生里,找到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