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梦想而言,成就和现实总是心系彼此。
我喜欢上写作,也是最近几个月的时间才有空来写的。之前我想过当导游,尽管游玩的路线一成不变;想过当兵,那是我最初的理想,只是为了穿那身酷酷的服装再敬上一个酷酷的礼。
没办法,梦想拥有时总会自得幻想。幻想过哪天我出名了,全村人引以为傲,还能为支持我的广大读者们签售,能跟他们握手的那种,其实也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轻松赚钱多的工作罢了。
梦想就是这么简单,无定论,只要你喜欢就好,或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也许,我永远不会完成我的梦想,那就当作执迷不悟的蚕茧,在梦里和不现实的自己擦肩而过吧。
谁都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是你喜欢的男生和你表白,或者天崩地裂后你被炸成狗血淋漓的残渣?
“拥有一个梦想是很骄傲的一件事。”
如果你没有梦想,你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我们的少年时代》中的班小松义愤填膺地含泪对陶西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他喜欢棒球,陶西也喜欢棒球。陶西是被梦想抛弃的,班小松是为梦想执着的。
就算抛弃,又怎样,至少我们追寻过。班小松的信念一成不变,秉着它,仿佛小男孩拿到了最心爱的玩具不愿意拱手让人。
因为喜欢,所以值得。
陶西因隐瞒了伤情导致了整个队伍的失败,他追悔莫及,无奈下最终坚决放弃了棒球。他不愿意再次捡起那个支离破碎的梦想,或许只有陶西知道,被抛弃过了就不想再被抛弃第二次,任人宰割。
抵不过一个孩子的种种请求,为了帮助班小松,重建棒球队。班小松也使他重新找回那个梦想。
梦想成真的美丽我们都羡慕,可怜你的人最终只剩下了自己一个。
“你愿意为它付出你的全部吗?”
“愿意。”这种回答通常出现在各种的玛丽苏剧中,要是就摆在你面前郑重其事地问你一句,我相信大多人会是惨然冷淡地说一句“我不会”。
是啊,没有现实的殷实,谈何梦想。
“为什么不呢?我身无分文又如何?”
我一同学,她可以说是很热爱画画,即使长期遭受各种打击说干这行没前途,后来也就只是一笑而过。
“你爸妈怎么办?”
“他们还有钱吧。”
“那你怎么办?”
“我总不至于到饿死的程度吧。”
不至于饿死,要钱没有,要画一堆。她可以为梦里面摆弄的成品奠基础,甚至生命吗?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都崩溃了,但是这都没关系……”
梵高愿意,这不是开玩笑的,以至于死后的画成品可以卖到上亿。
就算你愿意,你有百分百的把握你能成为梵高吗?你有那个本事,有那个运气吗?
那不值得,不值得为你的命运去碰碰运气。
《星月夜》是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创作的,当时的他正值疯病发作,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把他当做精神病人看待。
是的,他的确病了。只是与高更的争执,却残忍地割下自己的耳朵。他在那儿度过了一百零八天,在这段时间里,他从未停止过对画作的创作。
说实话,我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即使那很坚韧。患病是因为对多一分不公,死亡也可以说是因为患病,最终的梵高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仅存了37年的生命。
梦想不是永远的只出现在梦里,你敢相信就好,把它当真。管别人怎么说,你人生的定局不在歧异的眼光,而在你。就好像是边城一般,外面的人进不了,里面的人也出不去。
那就是你的心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圣地亚哥遵从自己的心,他相信自己心说的话,因为他明白,那是预兆。
不管你们信不信这种,用大多数人的话来说就是封建迷信思想,可是他成功了,你没有,那你的话就毫无权威,你说是吧。
心的感受何尝不是自己的感受呢,即使你一心不情愿相信,那大多数时候还是你选择了遵从。它总是那么重要,在重要的时候出现,一米七的身躯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指定了你的梦想。
有时候你总会不笃定你的梦想,因为你反正不会把它看成一件吃香的事。
明明白白的,各位。你仔细想想,你或者正在追逐,或者早已放弃,难道就敢说,你没有什么摆在眼前,渴望也许将会发生的事吗?
你绝对有。那不是梦想,也可以说是梦想。它驱使着你,鞭策着你。随意你叫它什么都行,唾手可得?算不上,再难一点罢了。
失去的东西,总会在下一次时弥补。永久平衡是不可能的事,稳居高处,会感到不踏实,身居低谷,弥重阴气散漫得令人毛骨悚然。
最后,我还是要送给大家一句话:
反正都跑到一半了,跑回去路程也是一半,跑到终点路程还剩一半,跑回去你什么也得不到,到终点至少还有个塑料制的奖牌。多一点比少一点好。
是吧,多一点比少一点好。梦想一定要有,万一见鬼了呢?(电影《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