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本节课属于第2课时,重点认识居民身份证。身份证是国家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证件。对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而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加深学生对身份证的认识。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法制教育,对公民的身份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的保护、社会经验不足,学生们的防范意识、法制意识却较为浅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此课,注重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三大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现就我的设计思路及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来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本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课前猜一猜游戏。学生报一组身份证号码来考考老师,看猜到的号码和学生的关系对不对。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身份证号码的组合是有规律的。环节二:校园小调查视频导入,了解身份证相关信息。设计意图是老师课堂上的小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小组合作,调动学生探究居民身份证信息的积极性。环节三:身份证用途知多少活动。设计意图是开展身份证用途大比拼活动,体会身份证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环节四:保护身份信息不泄露活动。设计意图是开展“保护身份信息”的行为识别活动,避免身份信息泄露,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身份信息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收获,熟悉身份证的信息内容和用处,并注意把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及个人信息落实在行动中。环节五:总结课堂收获。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认为――很重要。
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把自己或家人的身份证号码记录下来或者带过来,通过对比查看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向组内成员汇报,互相交流。同伴间的交流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其他伙伴养成倾听的习惯,利用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和求知欲。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认识居民身份证,其中课前校园小调查视频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激起学生了解身份证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最终明白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知道身份证的用途广泛,配合警察工作是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公民意识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身份证的作用、重要性,并懂得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