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戴安娜·阿克曼的一套书,叹为观止,她的一生丰富得像是三辈子一样。
从大学选专业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职业生涯就好像被限制住了,拧螺丝的只负责拧螺丝、捆麻袋的只负责捆麻袋。这种苦恼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存在的,在那之前学科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许多大师级专家都是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学者。工业革命之后,专业越分越细,多数的学者都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科一无所知。
而阿克曼这样的人提醒了我们,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隐秘的关联,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其实是没到那个境界。
这一次阿信就给大家推荐12本经典好书,让我们跟着这些牛人一起学学融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将会极大地拓宽我们的人生截面,也许我们也能把一辈子活成三辈子。
《BBC世界史》
[英] 安德鲁·玛尔 著
我们都知道,撰写世界通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安德鲁·玛尔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有资格写世界史的人,因为他只是BBC的一个记者。我们也不必把这本书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或是费尔南德兹的《世界:一部历史》相比较,因为这其实是一本启蒙书。
玛尔有一种罕见的天赋,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玛尔从不拘于历史的脉络或叙述方式,这让他发掘出许多我们从没关联到一起的问题,比如罗马帝国与汉帝国衰落的共同原因其实是气候变化。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世界变得越来越冷了,气候的突变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
这本书极具故事性和画面感,像是在看BBC的纪录片一样。玛尔用新闻记者特有的敏感和犀利,展示了科技的进步、政治的愚行以及未来该如何警醒那些由成功引起的失败。
所有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可以看一看,这里有太多历史学家不会告诉我们的真相。
《上帝与黄金》
[美]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著
听一个研究政治的人去讲历史,总能听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沃尔特·米德是美国知名的外交政策专家,与研究经济的人不同,在米德看来英美帝国压倒性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宗教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传统。
米德在这本书中提到:尽管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体系在历史上曾受到西班牙天主教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德国纳粹党、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基地组织的挑战,但仍然屹立不倒。然而,如今发生在中东的地区冲突却很可能改变这种记录。
米德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核心勾勒出现代世界体系,对近几个世纪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解读,他的论述比历史学家们更容易让我们理解英美等国曾如何影响世界格局。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 斯蒂芬·平克 著
斯蒂芬·平克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但是阿信觉得这个称呼不太合适,准确地说,他应该是著名的心智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历史的道路上,斯蒂芬·平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从暴力的记录研究人类意识形态的演变。
如果社会文明没有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话,掌握了大炮和核弹的人类,只会比猩猩更糟糕。之所以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高出30倍;或是如今的战争死亡人数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历史的变化背后其实是人的心智变化。
平克认为,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同时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这一切,都是改善的成果。
《品格之路》
[美] 戴维·布鲁克斯 著
戴维·布鲁克斯并不是人类学的专家、也不是社会学的专家,他只是《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者,他之所以能写出《品格之路》、《社会动物》这类的人类学经典之作,主要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好奇心,以及身为专栏作家对生活细节特有的敏感触觉。
布鲁克斯在使用简答的语言来呈现复杂、模糊的社会问题方面极具天赋,在这本书中布鲁克斯用一种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剖析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鼓舞人心的领导者的品格之路。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哪个专家告诉我们: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在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培养自己的品格,而幸福只是这个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而已。
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所研究的是与推动人类生活相悖的价值观。
《阿克曼“自然与我”系列》
[美] 戴安娜·阿克曼 著
阿克曼这个人是个传奇,她像是比我们都多活了几辈子,或是带着技能穿越而来,才能在这么多领域都有如此深的研究。她学习开飞机、研究鲸鱼的声波、跟着日本科学家考察信天翁的筑巢、去应征太空记者,后来却因为航天飞机爆炸而不得不暂停计划…她凭借自己的热爱,成为自然博物的专家。
对于阿克曼而言,研究鲸鱼与学开飞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其实都是自然与自我交融的过程。阿克曼在《自然与我》这个系列中从爱情、知觉、自然、心灵探索等多个切入点来剖析我们自己、探索整个外部世界,然后用诗人的笔触和文学家的博学,为我们织绘了一个万花筒一样的世界。
相比于书中的内容,我们其实更应该看看她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尽可能多地体验生命呢?
《世界小史》+《艺术的故事》
[英] 恩斯特·贡布里希 著
在阿信看来,只有那些对一个领域研究透彻的人才有资格写入门书,因为他们不需要用晦涩的辞藻或者故作高深的论述来凸显学科的艰深。贡布里希就是一个写入门书的高手,他非常善于用简明而平和的语言来讲述那些严肃的题目。
恩里克·贡布里希最为人知的应该是《艺术的故事》,据称是上帝赐予艺术史门外汉的礼物。而《世界小史》则是他的第一本书。
相比于那些用全局的视角记录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迁和重要节点间的著作而言,贡布里希用艺术史家的视角,怀着对历史的温柔与希冀,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贡布里希对于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大,像是给了我们探索世界与艺术的信心,顺便塑造了他之后每一位艺术史家思考艺术历史的方式。
《沈从文说文物》
沈从文 著
说到贡布里希,阿信想起另一个传奇的人物:沈从文。关于沈从文,我们能第一时候说出来的恐怕还是《边城》,但其实1948年沈从文封笔之后,他的后半生就以研究文物安身立命了。
文学和文物这两个领域似乎相隔甚远,但其实本质里是有共通之处的,一个人看待世界和历史、看待人事和自我的意识、眼光和方法,都会一一折射在文学的造诣里。文字创作和文物研究,这两者各自蕴含的信息在一个人的意识里互相沟通融合,乃至互相影响。
沈从文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极有见地的观点,辅以文学抒情的笔法,将后半生数十年的心血凝结成了这套充满文学气息的考古读物。通过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领会中国文物和文化的独特之美。
这本书可说是中国文物鉴赏、收藏记忆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日] 髙畑勋 著
朱光潜曾说:“不同职业性能的人对待一件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我们也许很难想象,一位动画导演要用什么视角去解读世界名画,髙畑勋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在前言里说道:“我所留意的是,将作品的细微描写努力用语言去比拟和转译……我的愿望是,读者能把这些文章当作一种线索,去重新细细品味画作,去再一次欣赏它。”
髙畑勋凭着六十多年来对艺术的喜爱流连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甄选出31幅作品,与我们分享和它们相逢的乐趣,呈现画作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既没有对艺术史的追溯,也没有解密一幅作品的魅力密码,而是单纯作为一个爱画之人,围绕着一幅画,表达那些夹带着独断与偏见的解读。在这本书中我们甚至能看出来他对于自己职业身份有意识地规避和利用。
《猫鼠游戏》
[美] 弗兰克·阿巴格内尔 著
同样完美利用自己职业生涯的还有弗兰克·阿巴格内尔,在他成为FBI金融安全顾问之前,原本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济诈骗犯。1974年,他从联邦监狱假释后,顺势开始从事金融安全防护工作,说真的,这个工作真的十分适合他。也因此阿信一时想不起来除了阿巴格内尔之外,还有谁更适合写这么一本自传似的诈骗犯的故事。
12岁时,小弗兰克父母离异,15岁,他从父亲那骗了3400美元,此后这一数字迅速攀升。在21岁前,他伪装了6年飞行员、1年医生、9个月律师、3个月大学教授;骗了250万美元、250架次飞行、160万公里飞行里程、N个姑娘……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疯狂的,有些人还顺便逼疯了全世界,正是这个被称为20世纪美国头号诈骗艺术家的故事,读起来竟然觉得疯狂而可爱。
《乐园三部曲》
[日] 渡边淳一 著
渡边淳一是饱受赞誉的日本文学大师,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之前他曾经有过十年的从医经历,正是这十年的时间,给他的文学作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也让他熟悉了爱与死亡之间的牵绊。
就如同渡边淳一所说的:“我至今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
也许正因为阅尽生死,渡边淳一才能用这样直露的笔触写出青年的满腹欲望、中年的颓丧危机和老年的孤独渴望陪伴。
《不思议图书馆》
[日] 寺山修司 著
寺山修司是一个跨界的怪才,他涉猎的领域太多了,知道的太多、读过的书也太多了,这也是他最著名的特点之一。
寺山修司将关于书的猎奇故事集中在《不可思图书馆》这本书中,寺山修司像是等着我们光临的图书馆馆长一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迫不及待地想要给我们讲讲怀孕机器人的悲剧、世界上最古老的迷宫、抑或是发明了自杀机器并当场演示的男人……
这是一座千奇百怪又都有据可查的图书博物馆,寺山修司作为“不思议图书馆”馆长,用自己的阅读和人生经验,以故事的形式,信手拈来一个话题,娓娓道来。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
[美] 乔舒亚·福尔 著
最后这本书其实不能算是知识的融通,但是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实在传奇,因此阿信一并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的研究,这应该算是科学的范畴,无论如何轮不到乔舒亚·福尔这个记者来插手,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乔舒亚·福尔的技巧特别值得信服。
在2005年报道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过程中,乔舒亚·福尔第一次接触到记忆力训练。为了深入报道,他开始拿自己做试验,结果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赢得了2006年的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
这既是一本记忆力训练指南,更是一部探讨普通人记忆力提升的成长记录。乔舒亚·福尔梳理了古代的记忆力训练术及现代科学研究,包括如何建造记忆宫殿、构建记忆精细编码等听起来玄幻实则很容易实践的具体方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示了记忆力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