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真可谓是烟波浩渺,灿若星辰,又繁若星辰。在中国诗歌史上除了有我们平时所常见的诗词之外,还有一些形式和语言比较特别的诗,看到这些诗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才华。
一人一首,风格迥然,美到极致。今天,我们便一起感受下。
半字诗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解析:全诗总共有二十四个“半”字,半山、半水等无一圆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上却无十全十美的事,半是景致,半是情。以“半”字说理,知进知退、知长知短、亏盈益谦、得而知足,才能活得有安乐、有境界,告诫世人为人处事要讲究中庸适度。
《半字诗》
【清 】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解析:这位李密庵何许人也?有人说他姓李、名模,是明末清初进士。据清代史料记载,明末清初进士“李模”有两人,一位是明朝天启五年进士,工诗善文,曾为明清两代官吏,晚年引疾辞官,归田自娱,著有大量诗书。另一位为顺治十六年乙亥科第三甲进士,是清初的著名人物,却无详尽生平记叙。李密庵应当就是二位李模其中之一。据说,他的这首《半半歌》就是受岳麓山烧火和尚的半字诗启发而写成的。这首半字歌流传最广。全诗巧妙套用”半“字,一点不显啰嗦或累赘,读罢给人一种重复而铿的美。
赞赏半字歌中透露出的发人深省的处事哲理。因为,世上万物如同道教的阴阳鱼在搏弈,黑与白、得与失、盈与亏、喜与悲、圆与缺、美与丑,他们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正如辨证法说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追逐其利,舍弃其弊,达到和谐,乃是最高境界。
复字诗
月缺月圆月高悬,
月暗月明月似盘。
月亏月盈月有信,
月清月淡月中天。
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首复字诗道出人世沧桑。
回文诗
探君归来步缓慢,
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
醒鸡报晓探君归。
解析:每一句的最后4个字又作第二句诗的开头4个字或3个字。14个字的2句话,能演变成28个字的4句话,这就是“顶针诗”也称“回文诗”。通过反复吟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联珠诗,又名顶针诗,是用修辞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是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语,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诗的上句末字,又作下句首字,以此往复蝉联至篇末的,称作联珠诗。
宝塔诗
花,
细蕊,奇葩
香满屋,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解析:宝塔诗顾名思义诗的排列像是一座宝塔,起始的字既是诗题也是诗韵。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解析:从一字至七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有“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
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
《山》
【唐 】令狐楚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解析: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
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开头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数字诗
万岭千山百里云,
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
三李二桃一片春。
解析:数字入诗,将枯燥的的数字转变为一首动人的诗。数字诗也叫数诗、杂数诗等,是嵌名诗的一种,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都嵌在首位的则为藏头数字诗。
数字给人的感觉总是刚性且呆板的存在,很难与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境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古诗中把其结合,寓情景于数字,七七八八间写景抒情叙思,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一字诗
一瓣心香一瓣荷,
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
一路风光一路歌。
解析:“一字诗“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美。
一种含有某种文字游戏成份的诗歌。“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一字诗》中用了多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一”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无题》
【清】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解析:连用十个一字,引人入胜的美景便表述出来了,有花有柳有玉石有斜阳有飞鸟有山有寺有僧,灵动而活灵活现。一气呵成,读来细品很是有趣。
嵌字诗
【三】语【三】言【三】字经,
【月】圆【月】缺【月】长明。
【桃】红【桃】绿【桃】含笑,
【花】谢【花】开【花】舞风。
解析:用特定的格式将字嵌入诗中,从格式上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同头同心诗
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解析: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勾勒出一幅田园闲适的风光。 镶嵌的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果所嵌的字字面意义与诗中意思一样的,便不能称之为体,起码也不能算怪体诗。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通体回文诗
《记梦》
【宋 】苏轼
正读: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头晴窗。
倒读:
窗晴头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解析:“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记述的是苏轼在大雪初晴的时候做梦梦见的景象,记述下来为诗。
诗人说,古诗词是一瞬临风落泪、对月伤心,倾一尊薄酒,吟一首黯然销魂断魂篇;乐师说,古诗词是一刹心如止水、倏然弦惊,挑一丝清弦,奏一曲离合悲欢错杂弹;画者说,古诗词是一眼万水千山、回眸成卷,云一滴墨染,临一副水墨嫣然点睛乱;剑客说,古诗词是一世天涯为伴、地炉穹背,挽一朵剑花,斩一段红尘牵绊姻缘。各中滋味也只有读诗人才能体会……
(文中古诗节选自古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