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囫囵吞枣”看中医和西医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成语。它的原意是说我们把枣子整个儿(一囫囵)给吞下去,引申的意思是说它我们对于学习的东西只掌有一个粗粗的了解,并没有很认真的掌握。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在线汉语字典
囫囵吞枣的故事
这个成语起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古代有个人和其他人说道:“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枣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伤牙。”一个比较可爱的听众听到这个就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嚼而不咽是不是就会益牙且不伤脾;吃枣的时候,咽而不嚼是不是就可以益脾且不伤牙。”
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提炼为囫囵吞枣,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最初的出处不是很清楚,有个说法是出自朱熹的《答许顺之书》。
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宋·朱熹《答许顺之书》
囫囵吞枣的中西医解释
囫囵吞枣的来源——吃枣伤牙这个事实基础,无论从中医还是从西医的角度都是可以解释的,下面我们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分别剖析一下囫囵吞枣的内涵。
囫囵吞枣的中医分析
中医分析囫囵吞枣要从五行的哲学基础:枣的甜,是甘味,属土,归脾。而肾主骨,骨之余为齿。甘味归脾,所以甜的枣补脾;脾土克肾水,所以补脾的大枣会克肾脏,而克肾脏的表现就是牙齿。
以上就是为什么大枣会伤牙的中医理论解释,也是引发囫囵吞枣这个故事的原因。
囫囵吞枣的西医解释
下面我们再从西医的角度看一下囫囵吞枣。
我们都知道吃甜食容易长蛀牙。因为甜食还富含糖分,可以滋养细菌;细菌生长繁殖的时候就会产生酸;酸可以腐蚀我们的牙齿,造成蛀牙。
中西医的对比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都可以完美的解释枣对牙齿是有害的。虽然说中医和西医的解释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高度契合的结果。
对于科学主义者来说:中医是伪科学,而它所有的理论都是靠不住的。但是正是这个靠不住的理论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枣伤牙。
因此我更倾向于把中医当做一个实用的经验系统,也号召大家如此来对待中医。中医虽然说是不是按照科学的逻辑来解释一些事情,但是它可以完美的解决我们当下的一些问题。
不科学的东西也会非常有用!中医不科学,但是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