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我:你可以为一个人牺牲多少,从不怀疑他,帮他背锅,帮他保守秘密,在他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他的荣誉就算被人侮辱也什么都不说?
我摇头,说我一项都做不到。
不是我无情无义,也不是我自私自利,是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以牺牲多少来衡量。
任何带着牺牲性质的感情,都难以维持下去,因为它不万能,从来不万能。
(一)哈桑结
看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人,心里都有一个“哈桑结”。
世间好朋友那么多,可我只想要哈桑一个。
那个说话有浓浓乡音的哈桑,那个天生兔唇的哈桑,那个从小就是阿米尔仆人的哈桑。
“阿米尔”从哈桑说出第一句话开始,就注定了他和阿米尔一辈子的命运,他会永远以阿米尔为重,但阿米尔不会。
因为他第一句话说的是:爸爸。
有一种人善良的让你心痛,但同时也让你可恨可叹,恨他为什么那么善良,叹他不应该如此善良。
哈桑就是那样的人,我心痛他的隐忍和小心翼翼,心痛他一出生就得到不承认,可我也叹他为了阿米尔所做的一系列事情。
他本是弟弟,应该由哥哥来保护。可他却一直像个哥哥一样,保护着阿米尔。
当我看到他为了风筝被阿塞夫羞辱的时候,我无法原谅阿米尔的懦弱逃跑,也无法释怀哈桑带着使命般的委屈求全。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牺牲自己成全阿米尔。成全他得到老爷的爱,成全他成为众人的焦点。
在阿米尔看到哈桑被羞辱之后,内心一直煎熬,他无法面对哈桑,他希望哈桑恨他,打他,咒骂他。
或许那样他们的关系可以恢复如从前。
但哈桑不会,他依然帮他烫好衣服,做好早点,等他下楼,约他去石榴树下玩,看他们一起刻得字。
哈桑固执的以为,只要自己和从前一样,那么阿米尔就一定也可以像从前一样。
毕竟受伤害的是他,而不是阿米尔,他觉得自己都可以不计较,阿米尔也一定会忘记,不会去在意。
可是他错了,阿米尔拿石榴砸他,逼他打自己。他哭着跑回去,不明白自己的忍让哪里不对了。
直到最后阿米尔把手表和钱放在他的被褥下,他才明白阿米尔是要自己走。
那是一个下雨天,哈桑走了,他颤颤巍巍的承认是自己偷的手表,被雨淋湿的头发和萧条的背影。
他或许还来不及明白,友谊的基础是平等。
哈桑是一个结,这个结不止存在阿米尔的心里,也存在我们每个读者心里。
他的善良是一道道网,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二)牺牲不是万能的
这世上的感情,大致可分为三类:浓烈如火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君子之交的友情。
哈桑和阿米尔之间,友情未满,亲情不知。哈桑本有千万条可以通向阿米尔的路,可是他选择了最苦最不可能的那一条。
他选择了牺牲,为阿米尔牺牲。
他略带固执的认为,只要他一味的牺牲,阿米尔一定可以成为他真正的朋友。
他把牺牲自己当作万能钥匙,却不知那是压在阿米尔身上的最后稻草。
阿米尔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他也有情绪负荷的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却得不到任何的惩罚。
这比拿起板凳打他一顿,更让他难受。
哈桑是谁?哈桑是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们同一个乳母,像亲兄弟一样陪在对方身边。
别人欺负他了,哈桑挡在前面任人打。
放风筝的时候,哈桑总是跑过去帮他捡风筝。
他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还告诉阿米尔:“就算吃泥巴,我也不会骗你。”
阿米尔感觉的到哈桑为他做的一切,所以才会在哈桑被阿塞夫侮辱之后,内心痛苦无比。
他为自己汗颜,为自己感到可耻,这种情绪在哈桑一如既往对他之后,被推荐巅峰。
他知道自己必须远离哈桑,不然一辈子都可能活在内心的阴影里。
可是他不曾想到,就算哈桑已经离他而去,但那件埋在心里的事情,还是会时不时拽他一下,提醒他自己曾犯下的错。
所以当他为了救哈桑的儿子,被阿塞夫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他不感觉痛苦,反而觉得解脱。
哈桑的悲剧在于毫无底线的自我牺牲,而阿米尔的悲剧在于想要拒绝但却一直接受这种牺牲。
他们都曾把哈桑的牺牲当作彼此的桥梁,却不知牺牲本就不是万能的,而且从不曾万能。
(三)失掉的情义
阿米尔追了二十年的风筝,终于追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风筝,很多人把他的追逐过程称为救赎。
就如拉辛汗所言:“回到这里,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老实说在美国二十年,阿米尔对哈桑是有愧疚的,也正是因这种愧疚让他回到阿富汗,去找哈桑的儿子。
也有很多人把阿米尔的寻找之旅,看作是阿米尔对哈桑这些年失掉的情义。
我并不那样认为,阿米尔的寻找之旅更多的带着自我救赎的性质,是内心的愧疚感。
愧疚感和失掉的情义是两个概念,失掉的情义归根到底还是情义,是自我对他人的情感付出。
但愧疚感却是完全自我的内心感受,它也许会催生出我们对他们的情义,但绝不是情义。
阿米尔劳累奔波,不惜牺牲生命去救索拉博,是为自己和父亲救赎,那是他的愧疚感。
但结尾处阿米尔放风筝的时候,看到索拉博嘴角挂着的微微笑容,他告诉他他要帮他追风筝,那是情义,是他对索拉博也是对哈桑失去多年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