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锦璱(图文设计)
上一篇:【锦】打卡3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十一)
打卡35 阴阳应象大论(其十二)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中医古籍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本篇讲述了阴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角度,讲述了阴阳变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疾病。所以,无论是对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都应以调和阴阳为原则。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故邪风之至,……,气虚宜掣引之。
【注释】
1.邪风:指伤人致病之风。
2.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3.五脏: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即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