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叔
最近对于运动有些懈怠了,偶然看到自己2015年开年写的一篇文章,才意识到要恢复运动了。
最近在做运动时,想到的一些感悟。
看看过去的一年,好像所有人都在宣扬自己开始健身了。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微信圈晒各种锻炼,媒体上公开报道各类大型运动,健身成了话题。这里,我不想去探究可穿戴设备的兴起、App的应用、从众心理、炫耀心理、生存环境恶劣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愈下之类的原因推动健身的普及,我只想聊聊健身运动本身带给我什么。
我从2014年初知道Plank,继而成为一名Planker。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最初选择做Plank,的确是因为从众、好奇。当看到骆家辉、潘石屹等人在不断地挑战自身极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Plank的大军,我开始尝试做Plank,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撑多久。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懒,不想去健身房,而Plank对环境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只需要有个可以平匐的地方。
从开始支撑不到1分钟,到现在的7分多,Plank所能锻炼核心肌群的功效,我相信在我身上也起到了作用。但从1分钟到7分钟的历程,让我得到更多却是“心灵肌群”的锻炼。
做Plank,是专注于简单的动作,这一过程,让我屏蔽思考,清空杂念,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坚持,要比上次做得更好。如此简单明了的内心活动,让我在一段时间内忘记外在环境的存在,只关注自身,以达到一个单纯的目的。在身体上劳累,挑战极限,在心灵上却是一次释放,体验到一种身处陌景的自由感。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在拉萨看到的虔诚地磕着长头的藏民。他们用一种仪式,通过简单的重复,让自己在每一次磕头中心往一处,灵归一佛。在我看来,抛开这一仪式的宗教意义,磕长头是一项很耗体力的运动,在不断的重复中,忘却杂念,专注于内心,其实也是一种释放,是心灵的修行。
现在,圈子里越来越流行慢跑、快走、爬山、骑行、半马/全马。我想,这些运动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们能让劳心的都市人,用一种简单机械式的身体重复,抛开烦恼,给心灵解压。
运动中的专注,就像是一个人的旅行。在陌生没有任何相识记忆的城市里漫步,这种独自行走的自在和无人打扰的宁静,容易让人抛开烦恼,感知自己。
由专注和自由,我想到了匠人。他们在自己设造的空间内,把弄着小玩意,醉心于指尖和工具带来的塑造,在整个时空内,用心感受,用艺表达。自己沉浸于斯而不自知,凝成一种境象,受着旁人的欣赏。
在繁闹的城市,也可以有这样的安静,就拿我最近开始学素描说起。当放下皮包,脱下套装,把城市的喧嚣关在门外,静看窗外车水马龙。此时,拿起画板和铅笔,也就创造一个如匠人般的空间。每当专心画着素描,时间慢慢流逝,笔尖忽起忽落,这一刻,也是心自由行走的状态。
还记得在之前的一篇《旅行,真的能让你快乐吗》(关注:hunterinlife,回复A23阅读全文)里说过:发现身边的快乐,才是平常人可触及的幸福。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每当自己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时,都会想去旅行,放松自己。人生中的不如意经常发生,但我们不能每次都去旅行,所以找到一种随手可得的放松方式,很有必要。如运动、读书、画画、弹唱......任何一种,只要坚持投入其中,除了能收获到这件事本身带来的收益,还能让自己找到一种心灵自在行走的畅快,一举两得。
现在开始想想:在健身/读书/唱歌/...时,我想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在看过以上的文字之后,希望能让你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