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人通常特征:1一般的适应能力。2自我满足的能力。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4智慧能力。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6创造性。7自主性: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8完全成熟: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平衡,成熟的而不互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9对自己有利的态度。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2情绪问题。抑郁。情绪失衡。3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开始回避参与,直接影响了他们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个体心灵闭锁。4焦虑问题。自我焦虑,考试焦虑。5情感问题。爱情困扰,友情困扰,亲情困扰。6性教育问题。性生理适应不良,性心理问题。7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呵护,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自立能力,进取意识显得不足,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考虑他人较少,而考虑自己则很多。特困生心理调适。8适应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弱,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
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变迁。无论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还是人际关系,自我地位变化的适应,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们当时的心理健康状况。2学业期望。3人际关系。4自我认知。5心理冲突。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6生活事件。7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
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要鼓励孩子表达和宣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孩子学会克制。
学校教育着重五学: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教育。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解决的是正常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问题。主要通过语言交谈来影响和促进来访者产生改变,消除来访者的问题。强调来访者个人的力量与价值;强调来访者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1积极关注。如果咨询师认为来访者一无是处,没有任何积极的因素,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信心去帮助对方。积极关注,也要避免盲目乐观。2无条件尊重。尊重来访者的现状及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3真诚。4共情。
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1为来访者严守秘密。2不利用咨询关系谋求正常报酬以外的利益。3不利用咨询关系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4充分尊重来访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5必要时及时转介。6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
三类因素易导致青少年自杀事件产生。1应激事件。学业困难,家庭变故,同辈人际关系紧张,发生违法违纪事故,自身躯体伤害,重病。2成长经历负面影响。父母本身的不良问题。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照顾问题。童年成长的负面经历。过去有自杀的企图。3消极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认知及自我评价低,僵化的认知思维模式-认知存在偏颇,常对周围人抱有敌意,盲目的自大与自卑交替出现,容易自暴自弃,自认为代表公正正义,性别或性取向混淆,性格有明显缺陷,有暴力倾向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克服困难的能力较低-无法面对现实-生活沉浸在幻想世界。
心理关怀与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老师及班主任负责。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心理辅导老师的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职业道德,知识经验,专业技能和人格特质。
价值观辨析法,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
榜样引导法
角色扮演法
行为强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