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51天。
父亲兄弟五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二伯是市公交集团的司机,每月有固定工资,属于“铁饭碗”,在农村那是人人羡慕的家庭。
当时父亲已考上大学,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三人,在农村务农。母亲勤俭持家、吃苦耐劳,虽然家中没有男人干农活,但每逢割小麦、种玉米、拾棉花,天蒙蒙亮,母亲就用小推车推着我和大妹下地干活。她在前面刨坑,我和大妹就往坑里放种子。记得收玉米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和大妹,往玉米地里一钻,一人一行掰玉米,我和大妹虽然人小,但好在勤快、麻利,2个小孩也能顶一个大人。
当时我家生活不富裕,为了激励我和大妹干活,母亲时不时买点国光苹果犒劳我们。在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那已经是改善生活,我们心满意足。
母亲吃苦耐劳,她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父亲求学期间,不但家中农活没拉下,每月还能略有盈余。
而二伯家条件就好多了,想吃什么买什么,生活大手大脚,也没什么计划。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塑料包装的一小袋瓜子5分钱1包,每逢春节,二伯家就会买一大编织袋成袋瓜子,堂姐堂妹堂弟随便吃,我们看得直眼馋。一到过年,就往二伯家跑,二伯也会给每个小孩几袋瓜子糖果,我们都会留着慢慢吃。
再后来,父亲大学毕业,我们转为非农业户口,全家从农村搬到城里,买了房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而二伯已退休,孩子们也长大了,到了婚丧嫁娶的年纪,花钱的地方自然多了起来。堂弟结婚,在农村娶媳妇得准备房子、彩礼等,花费不菲,可这时二伯却掏不出钱来,于是想找大伙帮忙。
救急不救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到现在一些“月光族”的年轻人,好吃好喝,生活潇洒,讲究生活品质,却没多少积蓄和规划,家人一旦遇有失业、大病等急事难事,就束手无策。
我就想起二伯,假若他年轻能赚钱的时候,有所计划和规划,应该早就过上小康生活了。
老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切忌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