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会议就是众生相的舞台,有些人喜欢在会议中滔滔不绝show off,也有人在会上喜欢做个听众沉默不语,被提及才会被动应对;有人喜欢在会议上各种煽风点火挑别人毛病,也有人在面对挑战时容易瞬间炸毛,在会议上与挑战者吵得不可开交……
对于工作社会人而言,会议是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会议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出现,当时涉及更多的是生产资料的分配,捕猎所得的分配,以及涉及到对外事务的讨论等等。从会议的属性及发展就可以发现,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纷争(相亲大会属于非常规会议,不在讨论之列),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一片和谐的情况,其实是不多的。
在工作中,会议更是常见的推进事情进展,处理部门内外沟通的重要工具,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议的人,怕是没有的(如果有这样的公司,请告诉小鹿,一定要组织参观)。既然不能避免,如何在会议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达成己方的沟通目的,就特别重要。关于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减少“夜总会”(夜晚总是开会)的情形,不在小鹿今天讨论的范围,这一专业领域,已经有太多的骨灰级大佬提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今天小鹿想讲的是参与会议时,比较常见的两种思维——“掌控者思维”和“受害者思维”。
今天先说说“受害者思维”。具有“受害者思维”的人,在参加会议前,潜意识可能就有一种预设,觉得开会时如果有人提出来本部门或者本人工作的失误,就是有针对性的,就是有意挑衅。比如小张负责货品的物流,今天在跨部门工作会议当中,销售部提出来说,今天应该上架的货品,还没有到店,所以没法上架,影响了今天店铺的销售。受害者思维的小张这时候可能会想:今天上午我还和你们运营部沟通过这个事情,因为进口清关出了点意外,现在已经在紧急处理了,你们现在又拿到大会上来说,是对我不满吗?又不是我的问题?又比如,今天与财务开会,财务提出来说小张你们物流部门,物流费这半年总是超值,是不是物流供应商管理有问题。受害者思维的小张可能会想:这财务说话一点都不客观,明明有两个月没有超,再说我的供应商管理有什么问题,你是怀疑我的能力吗?于是和财务大吵一顿,说自己的供应商管理没问题,说你们财务每次都不及时付款,导致天天被供应商催账,于是双方不欢而散。
“受害者思维”,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问题发生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想这个事情对方是不是在指责我,实际上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提问题的对方部门,真正故意要来指责小张针对小张的情况,不一定是主要情况。
会议上被挑战,反而多数是以下情形:
1. 提问题的人,本部门碰到了问题,需要解释说明原因,而这个原因最好是他方的(比如运营部因为要解释业绩下滑的问题,急切需要有客观非运营部本部门的理由)(问题转移)
2. 提问题的人,希望如是反应碰到的困难,即使已经解决,也希望能通过会议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以后能够避免(中立)
3. 提问题的人,就是喜欢到处通过踩别人,来突出自己的工作优秀,所以喜欢每次抓到别人的错处在会议上大放厥词(偏激)
无论是以上那种情况,“受害者思维”都会影响当事人进行有效冷静的应对,因为受害者思维容易让小张陷入一种应激状态,有可能跳起来进行激烈反击,也有可能陷入丢脸和自责,在气场上就输了一场,而且容易给人“被踩到痛脚”的印象,也不利于对当前形势进行理智分析。对于上述的三种情形,应对措施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1. 进入会议前,先明确今天会议的主题,并且在心理上进行建设,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事务沟通会,我就是去解决处理问题的
2. 会议上碰到挑战时,先默数十秒,平复一下情绪
3. 情绪平复后,梳理一下对方问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己方没做好的点在哪里,怎么补救,下次怎么避免;对方说得不正确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逻辑漏洞,有没有数据证据,娓娓道来
4. 如对方是故意找茬,会后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不找事但也不怕事
小鹿的一个领导曾经说过:会议当中,真正的领导,是不轻易发怒的,不管对方说什么,而越往管理岗走,应对的内外的挑战就越多,不存在永远一团和气的会议,所以首先心态上要摆正,不卑不亢,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是面对跳梁小丑,更要像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先看你表演,然后再有理有据沉着冷静地驳倒你,尽显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