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永澄: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3》有感
第一部分
阅读:《永澄: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3》
日更时间:2018-01-18
用时 200分钟
感受
1、今天的文章给我的感受怎么样?
读了几遍后,我尝试用4种“不同角度看同一篇文章”,获得了不同的感受,触动很大。此文章既联系了上文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又对解释系统优化进行了第三条策略的说明。
从4种不同角度看文章:
(1)从“如何优化解释系统?”本身来看?
解释系统=解释框架+假设
从系统化思维来看解释系统,优化各个元素本身,并用白箱视角看流程,然后破框后使用哲学角度来看看“认知”并给出解决方案。
a.等号左边,了解解释系统定义是什么?如何构成,从不同元素之间是否可以调整优化。(白箱)
b.X=Y换个角度,等号右边,通过熟悉解释框架和3条解释路径,明白之中的各种关系。解释框架相同,假设不同。优化解释框架流程,提高对场景觉察,持续对常模和假设进行反思。(白箱)
c.通过哲学角度,解释框架再优化也得不到真实,只能不断逼近真实,于是知道要优化假设(破框)
(2)如果把“如何优化解释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来看?
input-系统-Output,丰富输入,优化系统想和做,输出倒逼输入(黑箱)
(3)如果把如何优化解释系统作为一个问题?
①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本质。(本质原因:我们的感官为了求存不是求真)
②解决问题-更新模式,用道术器用的方式解决。
(4)应用不同场景或角色来看?
如果分析别人,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假设是什么?可以用解释框架入手,解释不同人的行为和解释结果;
如果分析自己,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反思,不断校验和优化假设来逼近真实世界。
欢迎指正!
第二部分 文章拆解 及 摘录精华
(一)承上启下
前文
•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1》;
•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2》。
优化解释系统策略的第三条策略:
• 从原理入手,要求:记忆解释框架、提高对场景的觉察、持续对常模和假设进行反思。(白箱)
• 从系统入手,把整个人作为系统过程的一部分,让输入端更加丰富、优化“想&做”的系统、强调系统的输出。(黑箱)
• 掌握批判性思维,充分利用逻辑三洽、可证伪性、格栅化怀疑、反共识、我错了等工具来优化。(哲学角度)
总的来说,前面两条考虑的都是认知科学,本文将从哲学角度来看看“认知”,并基于它所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一)感官只能得到 相对真实
1. 假设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真实,只有相对真实,你只能不断逼近那个真实,但却永远无法达到真实。
2. 感觉器官的存在 我们触碰不到“真实”
两个器官:眼睛和耳朵。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98%都是来自于这两个器官。
(1) 眼睛-“看见”(光线转化成像)
眼睛能够接受刺激是光,光通过眼睛传入视觉中枢神经,然后大脑会将其成像。只有380-720纳米波长的光才能被眼睛“看见”。
眼睛这个器官会把光这种波动/能量进行两次转化(或者叫扭曲):①它会将自己无法“扭曲”的光过滤掉,虽然接收到了,但是却没有能力“扭曲”;②它会把能量和波动扭曲成颜色、图像。
真实——>感觉器官——>扭曲后的感受——>我们以为真实的样子
正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存在,我们才无法触碰到“真实”,而只能触碰到它被我们感受后所形成的“对象”。
(2) 耳朵 震动频率转化为声音的感觉
是震动,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其实也是扭曲)20Hz-20000Hz震动的声音,而其实只是能够感受到这个频率的震动,但是我们却会将其转化为声音的感觉,之后再通过情绪脑、理性脑转化为判断和决策。可是,那个发出震动的实体,真的有“声音”么?
2. 原因:
我们的感官并不是为了“求真”而出现的,而是为了“求存”才出现的。
根据能耗最小法则,我们没有必要去求真,只要能活下来就好了。因此,我们的各种感官进化成“扭曲器”,它将真实的样子扭曲成各种感受,并让我们彻底远离真实,永远也无法达到。
解释的依据竟然是:“我看过”、“我听到过”,尤其是说:“我感觉很生气/焦虑/抑郁……”,你真的以为自己解释的是真实世界的样子么?
(二)思维、理性,它会不会也照样扭曲真实世界呢?
思维和理性会更加扭曲我们看待真实的样子。
(1)原因:
①思维能力出现不过几百万年,时间短;没有得到有效进化,不能把世界的真相思考清楚;
②如果沿用原有的思想通道是不能够突破自我的认知;
③解释系统基于信念体系的,而信念由过往经历、成长环境、所处的文化符号体系等影响共同形成的。 形成信念的过程是抽样不是遍历的方式,会把自己想要的信念固化下来
说实话,你相信的东西,基本上是错的,或者更绝对的说,都是不全面的。
(2)从哲学层面上人生的边界定义
感官通道和逻辑通道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
-
举例说明
认知遮蔽: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诅咒,你会了某一样事物,你就无法回到你曾经不会的那个状态(无概念状态、破框)。同时,你会了某一样东西之后,它就会形成框架(例如常模或者写入记忆中),让你在分析判断事物时的视角被固化。
结论
- 在哲学层面来看,我们认识真理也是被遮蔽的,无论是感官还是思维逻辑都会遮蔽我们追求真实。
没有真理,只有假设,而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假设里,被假设所控制。
这条结论和前文“优化假设”(第一条建议中)的优化方式已经契合:我们不可能达到真实,但是,如果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唯一的方式就是优化假设。
(三)优化假设的方式
我这里给出了批判性思维、5种工具(逻辑三洽、可证伪性、格栅化怀疑、反共识、我错了)和一个整合建议(目标和优化假设)。
1. 批判性思维
这是一种极佳的思维方式,训练过程中,它会不断强化你的觉察能力,并且让你从复杂的当下抽身出来(批判性思维中经常有这样的训练,给你一段文字,然后抽取其中的关键要义),进入到属性、本质之中,并根据提炼的要点之间的规律形成反直觉的判断和解释。
深入了解批判性思维,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套优质的框架,通过这个模式可以校验你的模式,并进行调整。
2.模式是什么?
为什么它的模式可以校验我的?并且调整优化更新我的呢?这个部分的知识需要看一下
- 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
- 写过关于模式的定义,见《如何用三个问题去做更理性的决策?》
《超越智商》一书中谈到过,聪明人会做蠢事的原因是因为缺少正确的思维模式(自己的过往经历遮蔽了自己的认知)以及大脑中被安装了污化的心智程序,如果这些程序自动发挥作用,你就会不断做错事。
-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比这些著作更升维的解决方案,它不去考虑某个领域的污化心智程序,而是直接在通用层面思考、分析、判断。它给出一套概念体系,帮助你从对象中萃取关键词,并思考关键词的关系,它本身就是一套模式,如果你学习它的话,可以将这套模式直接替代原有模式,这个成长效率是非常高的。
后记
Q:每次看到别人推荐书籍,都觉得很重要,都希望要看下去,但是,这么多书,到底怎么看啊?一想到这里就会焦虑不安,认知紧张的耗能状态就会出现,撂挑子回归原有模式就会出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A: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样的系统可以让这些书籍可以输入其中,并能产生你希望得到的好结果呢?然后用系统解构的方式去实现就好了。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这个好系统怎么构建,于是系统解构和构建方法就可以套用了。
【思】如何理解这个地方的系统解构和构建的方法?元素,结构/关系,功能系统过程,黑箱视角,白箱视角。
相关阅读
- 王东岳老师《物演通论》
-《如何用三个问题去做更理性的决策?》 - 帮我们摆脱污化心智程序
《终身成长》、《拆掉思维里的墙》、《遇到未知的自己》 - 批判性思维类的书:
用时25个月,读完4本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思考的艺术》、《怎样解题》。 - 部分书单
体会到思维的精美,以及用思维去竞争的快感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工具》、《学会提问》、《怎样解题》、《超越智商》、《思考,快与慢》、《穷查理宝典》、《自私的基因》、《机器人叛乱》。 - 电影
《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楚门的世界》,别忘记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