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上初中的我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认识了韩寒,对他有趣的语言颇为喜欢,甚至在日记和作文里都模仿过他的文字。后来陆陆续续买了《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等书,从书中逐渐感受到他文笔愈发的老练以及个人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大学毕业后仍一直关注他的博客,对他的三观及行为颇为认同,第一时间购买了他主编的杂志《独唱团》——虽然成了“独本”(无奈苦笑)。可以说,我是一位资深“寒粉”。
但他当导演的前两部作品让我有点失望,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看来,他更像是一位编剧,导演出来的电影更像是他电影化的小说而非小说的电影版——故事内容有,个人风格有,台词和旁白也还可以,但就是不那么勾人。比如《后会无期》,现在让我回想这部电影脑海里的第一反应还是朴树的主题曲,再努力想一想就剩下微博里很火的“金句”以及公路文艺电影这个框架,哦对了,还有王珞丹演的“小姐”。拍电影跟写作不一样,有些文艺范儿意识流的东西放在文章里会给读者极大的阅读快感,但在电影里就不一定适用了。不能只重视展现自己的思想就忽视了别的要素。说到底,还是要把故事讲完整。话说作家出身跨行拍电影的口碑好像都不是很好?
这次韩寒让我眼前一亮,虽然个人风格没有前两部那么浓烈,但完完全全按照励志片的套路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按照套路,励志电影的主人公不是“跌入谷底东山再起”、就是“屌丝逆袭”。沈腾扮演的张驰就属于前者。但与传统套路不同的是,电影没有过多渲染他处境的凄惨,也没有描写他众叛亲离。相反的,在他复出的时候有好哥们辞了工作追随,以前的老对头也没有刻意刁难,前同事为了帮他被车队开了,就连BOSS还为他雪中送炭只为公平一战,再算上他炒饭五年就攒了三十万,其实起点比《百万美元宝贝》、《无敌破坏王》、《洛奇》等经典电影里主角的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影片前段的节奏是明快搞笑的,在电影院里笑声不断,尤其“科目二”那个梗,学过车的人都懂啊,这里要特别@女流。
到了中后段,电影慢慢趋向高潮,韩寒作为国内顶级赛车手的专业素养在这里慢慢展现:“父王”贯口似的报出一辆S级拉力车所需要的部件和品牌型号;赛道的介绍以及恶劣环境的影响;各个赛点包括最后终点冲刺时的注意事项等等。诸多的专业细节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拉力赛乃至融入影片中。如片尾字幕所写,韩寒一定是爱着赛车这项运动的,他不光通过电影展现了这项竞技运动的残酷——赞助商股价会跌、维修员会受伤、车手甚至会丧命,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如果坚持热爱一件事情,他也不枉此生了。
毫无意外的,主人公赢得了比赛破了记录,这也是励志片的套路,但开放式结局拔高了影片的立意。好的导演能在商业电影的模式下加入自己要的东西。毫无疑问,韩寒这次用影片缅怀了自己的好队友,因为事故丧生的车手徐浪。当片尾彩蛋响起守望先锋全场最佳的BGM时,当天使出现说出那句“英雄不朽“时,我不禁在心里喊了一声好。真正的英雄,就是能够从高处跌落甚至“多跌了几米”还能重新赢回来的,这样的“飞驰人生”,着实精彩!